首页 -> 2008年第4期

抗震救灾,中国作家不能缺席

作者:佚名



机械到来,他才不得不退出现场。究竟从废墟里挖出了多少名学生。汪浩根本没有时间计算,但是他知道,至少有三个孩子幸存了下来。在地震发生后的48个小时,韩寒从北京飞到了成都,带着上海朋友们募捐的物资一趟趟从成都送到汶川。他说他想为灾区出点力。17日下午,韩寒又在成都市大慈寺的红十字会捐助中心捐出了20万元,韩寒说他的这笔捐款指向清晰:用以建设灾区的一所希望小学。
  长篇小说《我是我的神》的责任编辑隋丽君告诉我们,四川地震发生后不久,湖北作家邓一光即来电表示,要将《我是我的神》版税全部捐给灾区。今后此书若还有稿酬则不必再汇给他,而由北京出版社代为捐献。但听说同为重灾区的甘肃文县抗灾条件十分困难,邓一光坐不住了,当即决定携款(银行卡)与作家李修文、苏瓷瓷赶赴灾区。一路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西安购得2万多元药品,在天水购得30多吨优质面粉、2吨挂面。颇费周折地高价雇到两辆卡车,亲自押运10余小时,深夜抵达灾情最重的文县碧口镇,将当地最需要的粮食送到灾民手中。邓一光一行往返四天四夜。一路险象环生,发生6.4级余震时,路遇山体滑坡,巨石滚落在车身仅50米的地方。邓一光此行实际捐款捐物共计24万余元,但有的票据不正规或根本无法得到票据,北京出版集团财务根据相关规定,为其办理2万余元的稿酬捐赠退税,邓一光表示,这笔税款也请出版社替他全部捐给灾区。
  5月23日。女作家徐坤随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到甘肃灾区。5月24日在豆坪乡小学废墟上的采访,她亲耳听到教师们对地震场景的描述。亲眼目睹昔日书声朗朗,阳光明媚的校园面目皆非,化为片片齑粉和尘土……徐坤彻夜难眠,她给中国作家网值班人员发来信息说:我在一片余震声和搭建防震棚的嘈杂声中,借用县医院地震棚办公的一张诊断桌,抢写出一篇稿子。倘若明天出了意外,这将是我此行第一篇和最后一篇报道。如果我从灾区凯旋,请为我生命的丰富和升华骄傲。如果我永远留在灾区,那里的春天会多一朵美丽的小花。刚刚经历的6.4级余震,使我感到紧迫!把该做的抢出来,方无憾!徐坤当夜发回的《三声长哨与147条性命》在中国作家网首发后,引起强烈反响,多家网站迅速转载。
  6月2日回到北京后,徐坤拿着自己新作《八月狂想曲》的10万元稿酬和一部照相机匆匆赶到中国作协。她希望通过中国作协将这笔稿费和照相机转给她采访过的甘肃省陇南市豆坪乡豆坪小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