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回眸与展望:中国教育产业化
作者:直公明 张荣伟
困境之三 在推进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赋税问题、行业规范问题以及法律空白问题等。既然认定教育产业化或"准产业化"这一事实,就应该明确相应教育实体的利润分配和赋税问题,就必须规范教育实体的服务意识。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仍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法律空白。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地区,把教育实体当作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对待,完全要求教育按产业规律运作,要求教育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把对教育的各项投入分摊在受教育者身上以求收支平衡,而对受教育者的利益却置之不理。
四、未来发展:明确理念,迎接挑战
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具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未来意义:其一,促进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其二,进一步规范了教育实体的服务意识;其三,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其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经费紧张问题;其五,引导教育消费,扩大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六,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其七,为更多希望进入大学的青年创造了机会,直接缓解了升学压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创造了条件;其八,扩大招生规模,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加速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打下更雄厚的人才基础。其九,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育产业化也是适应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基于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在价值和发展空间,加入WTO后,中国教育市场的这块巨大"蛋糕",将会引起国际上更多跨国公司和教育机构的垂涎,国外的教育资源将会不断涌入,中国教育市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如此这般,我们可以想像,中国教育不仅会出现办学主体之争、生源之争,还会在教育发言权方面展开激烈争夺。同时,国外更多先进的课程、教材、新技术和教育管理方法等会以各种形式被引进我国,这就潜在地存在着照搬西方国家教育模式的危险。为了既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办学经验,又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和特色优势,中国教育必须走产业化道路,全面开放教育服务市场,积极培育开放的、多元的教育投资体制,不断增强自身的各方面实力,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使整个教育系统走向高效发展的轨道。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知道,如果对"教育产业化"追根溯源的话,美国斯坦福大学是始作俑者之-。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问题,专门开辟了一个以斯坦福大学和附近的伯克利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为核心的斯坦福工业园,使自己的教学、科研成就与工业园的发展双向互动,互相促进。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打造,逐渐建成了一个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开发区---硅谷。此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也从教育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目标出发,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教育产业化"的尝试,不但开辟了一些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的研究项目,还分别建立起许多跨学科、跨院校的综合性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建立起了集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知识创新、科技发明、高技术成果迅速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诸多功能的,具有雄厚科技实力和巨大经济潜力的经济中心。
显然,这种把大学的研究发展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有机结合起来,以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高研发能力的"教育产业化",恐怕是没有人,也是没有什么理由反对的。笔者无意于、也无力于对"教育产业化"进行规范和界定。但必须指出的是,那些原本就是在社会上为教育服务的相关产业,理应按照产业的规律和机制运转;过去统一存在于教育机构内部的后勤服务单位和校办产业等,绝人多数也应该剥离出来走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在我们看来,所谓教育产业化,其核心的理念应该是大力发展教育产业,不断提高教育的服务意识,以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教育的需求为根本目标,它要求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面向市场,对于教育,要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对教育成本进行严格的核算。这就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包统管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教育投资多元化,使学校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中国教育产业化的进程在日益加快,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直面中国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发现,成就与挫折俱在,误区与困境同存。对教育产业化的若干问题进行整体的审视和思考,有利于我们对面临的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便我们解决问题时有更为智慧的选择。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教育需要发展,社会需要公平。这就需要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立足国情,在实践探索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从而寻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教育产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家福:《我国教育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经济地理》2003年第5期。
2、苏致莉:《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思考》,《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第4期。
3、向志强:《我国教育产业化理论研究现状》,《教育评论》2002年第5期。
4、张彦之:《教育产业化认识误区初探》,《教育探索》2001年第10期。
5、胡椿:《教育产业问题讨论综述》,《高校理论在线》2001年第6期。
6、何伟儒:《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2期。
7、黄欣祥:《教育产业化的两种视野》,《教育与经济》2001年第2期。
8、乔资萍:《对教育产业化若干观点的整体审视》,《教育导刊》2001年第1期。
9、吴华:《"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0、赵旭东:《"教育产业化"评析》,《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1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