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否双赢

作者:陈 晖




  我儿子在小学五年级时,数学竞赛初试成绩名列前茅,进入了复试。学校为了让进入复试的学生集中精力参加竞赛,免除了他们日常的家庭作业,只要求他们做课堂练习,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奥数题的练习。但有趣的是,这段时间,我儿子的课堂数学考试成绩反而连连出现高分,而当时他平时的成绩一般仅在平均分左右。我想,虽然平时的作业只做了部分课堂练习,但避免了让孩子做对他来说简单重复的作业,而是把时间用在了他感兴趣的奥数类题目上,这种个性化作业由于尊重了他的主体性,大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因此,才会出现平时少做练习反而考出高分的情况。
  
  五、“坎”前训练,让孩子考出最好的成绩
  
  一提起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人们就认为他们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你打倒我,就是我打倒你,以至于搞素质教育就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谈分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是的,素质教育就是针对应试教育把应付升学考试作为惟一目的而提出来的,它强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不应排斥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应试教育的特点就是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人们说真理向前多迈出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应试教育不仅是多迈了一步,而是走得太远了,过分地追求了分数,结果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摒弃应试教育中把考试当作惟一目标的错误的指导思想,不过分地追求分数,而仅仅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应试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取得素质教育和应试的双赢。当然,这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
  也许有人会说,取得素质教育和应试的双赢,这怎么可能?其实,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升学考试在当前来讲是相对公正的选拔方式,虽然弊端不少,但只能是不断地改进,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取消。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今天,高考指挥棒必将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分数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追求的目标,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等待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容地面对。对此,我的体会是:平时注重素质教育,“坎”前进行应试训练。有平时的素质教育作基础,应试训练的效果也将是显著的。
  我孩子在小学时考试成绩只是中等偏上,但由于平时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如孩子阅读面广,视野开阔;经常做实验,加深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善于独立思考,喜欢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的理解能力,知识学得活;没有因沉重的学习负担而导致的厌学情绪等等),这为孩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孩子面临升学考试了,我们让孩子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考试适应性训练。我把孩子准备报考的学校历年的试卷拿来分析,然后根据试卷常见的题型让孩子做些练习,如语文试卷中有成语填空,我便让孩子做些相关的成语游戏;我发现每年都会考课文中的诗词默写,但孩子却常有几个字习惯性地写错,可在做改错作业时又会写对,我便让他在每次默写前想想这首诗中常有哪几个字会习惯性写错,先把它写到草稿纸上。就这样,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这几个字上时,便不再出错了。我们还指导孩子对小学阶段的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全面复习,结果孩子脱颖而出,考上了名牌中学外国语学校。
  人们说我取得了素质教育和应试的双赢,其实这是相对的。孩子考上了科大少年班,这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科大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站,他年龄还小,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而素质教育更是涵盖了方方面面。文中提到的也只是与应试教育冲突比较大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我在这方面只是做了一点尝试,在此权当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共同探索,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双赢之路。
  (作者地址: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城建环保局 邮编:330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