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教育博客:让教师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黎音亮
“余人”是海盐教育局副局长徐世民,他最初想以回复的方式来鼓励教师们养成博客的生活习惯,一不小心,反倒是自己养成了读博客、回博客、用博客来工作的习惯。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教育博客群落,每个群落以地域为单位,将该地区成百上千的教师个人博客串联起来。其中苏州教育博客、山东淄博教育博客、四川绵阳阳光博客、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海南成长博客、浙江象山教师博客、苍南教师博客等,已经影响到全国各地教师。
“博客搭建平民教研的平台”
“吾日三思”是海盐县教研室主任陆李松,他提出了“平民教研”的概念。其实很多教育管理者都意识到,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英倾向” 越来越浓厚。参与教研活动的人员主要是骨干教师,而且随着教研活动级别的升高,参与的人数越少,许多普通教师可能一辈子也没参加过县里的教研活动。
过去和目前的许多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比较多地关注骨干教师的培养,或者说“精英群体”的培养,对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教师的教学研究关注得比较少。因为现实中的教研活动,受到人员个体背景因素、操作模式、流程、时空条件的限制,往往影响到人员的互动参与,也限制了参加活动的人数,难以建立起真正平等、合作、互动的教研关系。
但是,可以说所有的教师都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但传统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满足不了这一需求,现实的传统教研模式也满足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而教师博客则以其“无限制,零壁垒”的特点发挥着以下作用:
(1)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给教师提供和名教师直接对话的机会、发表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空间,为一般教师参与互动性教研活动建立了有效的载体。
(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深度沟通,打破了身份、地位、地域和学科的界限,实现了由“精英教研”向“平民教研”的转化。
(3)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交流、积累的习惯,培养教师的共享、开放意识。
博客搭建了“平民教研的平台”。它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角。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学研究,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关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行家的指导,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教育博客往往能带动一个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参与,进而影响到更多的学生。
解读教育博客:“唤醒教师主体意识”
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参与到教育改革中,也从来没有哪一次教育改革有教育博客这样的效应。数不清的教育改革实验在全国各地进行,但是要么集中于少数骨干精英,离普通老师很远,要么对教师强行灌输理论,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热情和创造力没能得到有效的调动。
黎加厚教授多年从事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他发现,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或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的参与和创造性,离开了一线教师的努力,任何教育改革的实验或理想都无法变成现实。
但红红火火的教育博客却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经常会看到:一位老师一天的教学工作完成了,反思一幕幕教学活动情景,飞快地敲击键盘,在博客上倾诉心中的感动和顿悟;教师同伴们在博客上相互阅读学习,回复鼓励对方。计算机记下这些日志的写作和上传的时间,往往是夜深人静之时。一年后回首自己的上万字、甚至是几十万字的日志,连作者自己也倍感惊讶……
为什么教育博客让教师们如此痴迷?
黎加厚解释道:博客能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自己的任何故事,同时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每一位教师实现了“个人出版”和“团队出版”自己教育叙事的梦想,真正给教师们自己的话语权,推动教师进入一个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发展、回归主体意识的时代。
博客技术门槛低、文体形式多样,它记录和传播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口述故事、现场观察、日记、访谈、传记、书信等,述说老师们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将他们的个人教育智慧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
博客使教师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子,教师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在线得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助,进行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生态环境的形成。
博客帮助教师长期坚持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会带来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它是教师对自己主体性的重新认识,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变被动为主动,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
(超链接)国内知名教育博客地址:
东行记:http://www.jeast.net/index.html
海盐教师博客:http://www.jsblog.cn/index.html
苏州教育博客:http://www.szeblog.cn/index.html
淄博校园博客:http://zbsc.zbedu.net/blog/main/index.asp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http://61.144.246.33/txy/blog/
象山教师博客:http://www.xsjs.cn/index.asp
苍南教师博客(智客):http://www.cnpkm.com/
吾日三思:http://zjhylls.jsblog.cn/user1/1/index.shtml
(作者地址:上海市桂林路70弄101号601室 邮编:200234)
■责编:薛农基 插图:董苇
(本文编号:1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