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世界人口:平衡木上的舞蹈

作者:付锋林




  于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鼓励人们生育。俄罗斯卫生部长2006年底宣布,在2007年1月1日后生育的妇女,不管是产下第二胎、第三胎、第四胎,等小孩满3岁时,都可领取25万卢布。这是俄罗斯政府为遏止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人口数急剧下降现象所采取的一连串措施之一。2006年,德国政府决定拨出约40亿欧元推行新的生育措施,鼓励人们多生育,以扭转德国生育率下降的趋势。2004年8月1日起,新加坡开始实施一系列鼓励国民多生育的配套措施。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长兼人口筹划指导委员会主席说,这项新的生育配套措施将使新加坡政府每年增加大约3亿新元(约合1.75亿美元)的开支,从而使其每年在鼓励生育方面的总开支高达8亿新元(约合4.67亿美元)。
  
  人口恶性循环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人口,发展中国家则是感觉到“人满为患”。世界上人口增长率较高的都是一些不发达国家,如阿富汗、利比里亚等。而中国、印度、埃及等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时时感受到庞大人口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自然环境恶劣,全国96%的土地是沙漠,98.5%的人口挤在占全国土地4%的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2007年4月初,埃及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该国人口已突破7600万,全国上下为此忧心忡忡。人口数量增大与环境、资源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水荒、粮荒接踵而至,地处亚非的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人口与粮食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人口过多的灾难性后果,但在发展中国家成功地降低人口数量仍然没有实现。人口增长过快,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就加大,国内的投资率不得不下降,致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这又反过来进一步拉大了南北贫富的差距。据相关资料显示,战后初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均国民收入方面的差距是10:1。尽管战后30年内,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略高于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增长过快,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一差距反而扩大到13:1。
  另外,据美国媒体2007年5月31日报道,研究人员统计显示,世界城市人口在5月23日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世界城市人口为33.3992253亿人,农村为33.3866404亿人。但数据也显示,世界上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贫困国家。在这些国家,人口数量增大,环境恶化,可利用资源日益减少,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发展,而投资比例不足仍不能保证人口拥挤的城市平稳发展。有关专家分析,世界人口一直以来都是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这一趋势的逆转折射出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亟待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以解决,以促使社会均衡发展。
  (摘自《中国报道》2007年第7期 插图:姚腊远)
  ■责编:唐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