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中国民间吉祥物的社会功能解读
作者:李 平
乐,预示了美好的生活。最能表现这一功能的吉祥物便是老百姓们过年时张贴于门楣、墙壁上的年画了。中国四大年画的发祥地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和河南朱仙镇创作的年画各具特色,具有强烈的民间生活气息,让人见之无不觉得俗世生活的美好和快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社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在年节时的需求,组织了一批由当代画家们精心创作的年画作品,大多是以传统的吉祥神灵为主题,具有较高水准。例如1991年由张瑞恒创作,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福寿合欢》即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该图将福、禄、寿三星与和合二仙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洋溢着浓郁的大吉大利的氛围,端庄华丽、富贵祥和,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画面上方,位于正中的福星是一位“天官”,红色龙袍,彩绣玉带,一身朝官装束,手执大如意,慈眉善目、长髯飘飘、一幅雍容华贵的气象。中间靠左的是禄星“文昌官”,是主管文运之神的星宿,正襟危坐、祥和气派,中间靠右的寿星是众所周知的“南极仙翁”,长头大耳矮身躯,白发白髻,身穿鹤氅,手托仙桃,依附拐杖,成为延年益寿、善良和长寿的化身。下方的“和合二仙”欢天喜地笑逐颜开,象征着和睦同心,预兆夫妻恩爱、和和美美、子孙满堂。象这样的吉祥画在广大农村深受欢迎,充分说明了吉祥物在民众生活中具有满足审美需要的功能。
再者,吉祥物在满足广大民众审美需要的同时,还带有极为浓厚的祝愿之意。人们在欣赏它们的时候,渴望能够借助吉祥物的美好寓意使生活变得祥和。例如各式各样的帆船,是人们希望生活能一帆风顺的祈望,华尔街上的一尊铁牛像,是人们期待股市永远处于牛市中的象征,姿态各异的石狮子是人们用来驱除邪祟的镇物。吉祥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祈祥祛凶的象征物体。
三、吉祥物的经济功能
吉祥物具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它在生活中运用广泛,举凡工艺设计、商品包装、服装设计、装饰装潢上均可见到吉祥物的身影。它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可以为民俗的经济应用提供一个例证。
首先,与吉祥文化的其他方面相比,吉祥物能产生较强的经济价值。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是体育界的盛事,也是全球人民的一道体育大餐。奥运会上历来都能见到吉祥物的身影。据有关资料记载: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上,出现了第一个正式吉祥物,取名“瓦尔第”,其外形是一只大耳朵、长体、短腿的小猎狗,模样神态都很讨人喜欢。1976年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以毛茸茸的海狸作为吉祥物,起名为“阿民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秃鹰“山姆”充当吉祥物。它眼睛圆圆,嘴鼻扁阔,头戴红、白、蓝三色绅士礼帽,帽的正面绘有奥林匹克五环。此“山姆”秃鹰由著名的迪斯尼动画片公司设计,设计者别出心裁,让秃鹰戴上一顶“山姆大叔”式的礼帽,并为之起名山姆,使吉祥物风趣而特色鲜明,充分寄寓了东道主对运动员的祝愿。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以小老虎“虎多里”作为吉祥物的,它歪斜脑袋,头顶扣一个南朝鲜式圆状小礼帽,脖子上挂五环链,右臂斜着举起,并手指张开成象征胜利的“V”形,虎里虎气,神灵活泼,两臂一字展开,看上去古怪笨丑,似猫像兔,别出心裁,耐人寻味。这些吉祥物的发行再加上一些与之同步开发的文化产品,诸如印有吉祥物的T恤衫,刻有吉祥物的钥匙扣等等,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吉祥物与中国传统设计结合起来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据有关资料记载,1989年原纺织部和中国服装进出口公司组织参加第56届巴黎国际服装博览会,湖南一位服饰公司的老总曾先生设计的两件作品荣获三等奖。一件是中国旗袍,上绣“百鸟朝凤”图案,另一件是欧美睡衣与日本和服的结合,配以“松鹤同寿”的图案,传统吉祥物的运用使得这两件作品大放光彩。
其次,吉祥物的经济功能还表现在对人们的经济心理的把握。商品经济时代,人们求财、爱财的心理被极大的释放出来。而且,随着社会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消费程度的不断加深,生活在这种相对剥夺感日益浓厚的环境中,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进一步加剧,各种能给人带来财富的吉祥物都受到人们的追捧。从广义上来说,各种各样的名牌也是一种物体象征。穿名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拥有量,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吉祥物也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档次,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
其实,吉祥物还有很多可资利用和开发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工艺品正在借鉴传统吉祥物的造型,在建筑装饰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它的经济功能正在日益彰显。
【参考文献】
[1]乔继堂著.中国吉祥物[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2]宁业高,夏国珍.中国吉祥文化漫谈[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吉祥图案[M].中国书店,1986.
[4]王惕.中国美术民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5]何学威.经济民俗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6]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沈从文.龙凤艺术[M].作家出版社,1960.
[8]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作者简介】李平(1974—),女,湖北远安人,三峡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