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从《诗经》、《楚辞》看泛神论的民俗基础
作者:沈士军
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从殷商到周末,河伯被人奉祀,威望很高。
二、动植物信仰
在先民中存在着种种动物有灵、植物有灵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狩猎活动、采集活动,还是生产活动,甚至是军事活动,当时的人们都免不了和动植物打交道。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动植物的崇敬与膜拜,逐渐发展成动植物信仰。
(一)动物信仰
这里主要以马神信仰、灵龟信仰和狐信仰为例。周人经常举行祭祀马神的活动,表现了对马神的信仰。“当时,诸侯间经常发生兼并战争。同时,周人也常受到夷狄的侵扰,抵抗外侮的战争时有发生。在战争中马是重要的工具,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因而《诗经》中很多诗篇咏马。按照‘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不仅颂马,而更‘敬其本’,崇拜马神,祭祀马神。”《小雅·吉日》就反映了对马神的崇拜祭祀习俗。“吉日维戊,既伯既祷。……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戊,指戊辰日,又称刚日,刚日即双日。古人认为戊日是祭祀马神的好日子,故在这一天祈祷。诗中是说在打猎之前,选了戊辰日这个双日吉日,先去祭祀天驷房星管马的神道,祷告之后再去打猎。又如《鲁颂·駉》一诗为祭祀马神的乐歌,同样反映了人们的马神信仰习俗。
龟信仰,古人以龟为灵物,占卜习俗中的卜就是用火灼龟甲,看龟甲上的裂纹来判断吉凶。从《卫风·氓》、《小雅·杕杜》《大雅·绵》和《文王有声》等歌诗中都可以看到当时用龟甲卜问吉凶祸福的习俗,而这种习俗自然源于人们对灵龟的信仰。
中国上古就有关于九尾狐的传说,狐在《诗经》中有作为男性配偶形象出现的,如“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卫风·有狐》);有作为国君或权势的象征出现的,如“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齐风·南山》)、“君子至止,锦衣狐裘。”(《秦风·终南》)和“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小雅·都人士》)。在《楚辞》中也有狐信仰的描述。《九章·哀郢》写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哀之?”屈原以狐死守丘比喻自己思念故国的心情,这里是把狐狸当作一种有仁爱的生灵看待。
(二)植物信仰
古人认为有些植物是有灵性的,如蓍草,人们认为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与龟一样,具有灵性,古代常用之占卜。《卫风·氓》就有反映。人们对蘋、藻、蘩等植物的信仰在《召南·采蘋》和《采蘩》等许多篇章中都有反映。
在植物信仰习俗中,最典型的要属对谷神即稷的信仰。稷为谷物的代表,五谷之长。周人经常对其隆重祭祀,表现了对稷的信仰。在《周颂·思文》、《丰年》等诗篇中都描写了祭祀的情状,表现了人们对稷神的尊崇。稷神既为谷神又为农业保护神,所以在下文介绍农业保护神信仰时还要详细涉及。
在《楚辞·离骚》中有大量的香草灵木,也表现了对植物的崇拜与信仰。香草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其弥章。……”和“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中的芰荷、芙蓉、幽兰等等。从这些香草中,我们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也像香草一样有着奋发自励、高洁独立的坚贞人格。灵木如“……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中的扶桑和若木都是神奇之木,扶桑和若木在神话传说中均为太阳所居住的神木。《天问》有“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的发问。在《九章·橘颂》中屈原借橘铭志,拿橘的独立不迁、深固难徙的节操来砥砺自己的品质和情操,表现出对橘的敬仰与崇拜。由此也折射出当时民间有关植物信仰的习俗也很盛。
三、图腾信仰
图腾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是“古代大自然信仰及动植物信仰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的信仰形式”。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一特定的物种。由于这种原因,人们对其产生了崇拜与信仰。
(一)动物图腾信仰
“在《诗经》中典型的图腾信仰就是玄鸟信仰。”《商颂·玄鸟》一诗中写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指的是商的始祖契。关于玄鸟生商的传说,在屈原的《天问》中也有记载。凤凰象征吉祥的意义,传说凤凰不居衰世,不入乱国,而把清平世界作为自己栖息的场所,这些在《大雅·卷阿》中有载:“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集爰止;……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传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这里是说雄的凤和雌的凰是最有灵性的鸟。《楚辞·离骚》“鸾皇为予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和“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中的“鸾皇”、“凤鸟”、“凤皇”就是灵性十足的神鸟凤凰。诗中的屈原不仅乘着凤凰而且还受到凤凰的护卫,当然诗中也写到凤凰受帝喾的调遣,凤凰逐渐衍变为华夏民族的凤凰图腾意象。
(二)植物图腾信仰
这在《诗经》和《楚辞》都有反映。“植物图腾作为蚕桑文化的重要产物,它又在神话传说、语言文字等许多领域体现出来。”比如《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嫩桑之所以叫女桑,因为他可以养蚕,像女性哺乳婴儿一样,这一用语保持了桑树图腾的信息。《天问》提到伊尹时称:“水滨之木,得彼小子。”这是植物生人传说,意谓伊尹是从水边树木中出生的,伊尹出生传说是夏族植物图腾信仰的体现。《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王逸注:“言日未出之时,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若木能在黑暗中放射光华,是光明之树、神奇之树。
四、祖先信仰
祖先信仰通常称作祖先崇拜。比如“殷商时代的宗教观念主要是祖宗与天帝合一的观念,并突出其神性。……这时人们对祖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对天帝的崇拜与信仰相融为一了。”这在《商颂》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商颂》五篇,都表现出对祖先与天帝之神的崇拜与信仰观念,如《那》和《烈祖》都是祭祀商的始祖成汤的乐歌。“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那》)赞美了祖先的功劳和业绩;“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列祖》)称颂了祖先的伟业和功德并祈求祖先保佑并继续降福给他们。同时,《那》还描写了盛大热烈的祭祀场面:“猗与那与,置我鞉鼓。……既和且平,依我磐声”,反映了商族的礼俗和祭祀情形。《玄鸟》和《长发》也是祭祀商人始祖的乐歌,是具有史诗性质的祭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玄鸟》)主要追溯了本民族的起源以及祖先创业的英雄业绩,将神话传说与相关史实结合叙写。在《玄鸟》这篇颂歌中,不仅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与信仰,同时也表现了对英雄的崇拜与信仰。在这里作为祖先的神和作为神的祖先已被统一了起来,同样,作为英雄的神和作为神的英雄也被统一了起来。祖先,是团结种族的标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