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长征期间的统战工作及其策略的重要转变
作者:李 超
三、《八一宣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在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的重要转变。《宣言》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一切有爱国天良的军官和士兵,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的党派和团体,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蒙、回、韩、藏、苗、黎、瑶等少数民族以及国民党和蓝衣社中有民族意识的青年,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统一的抗日联军。《宣言》表示,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愿意做成立这种政府的发起人,愿意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工会、农会、学生会、商会、教育会、教职员联合会、同乡会、致公堂、民族武装自卫会、反日会、救国会等等),各名流学者、政治家,以及一切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议成立国防政府问题。《宣言》中所规定的统战策略不再局限于下层统一战线,而是建立包括各党各派、各团体、军队、爱国侨胞、少数民族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主题是批评那种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和中国工人农民建立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彻底克服“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正确制定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23日,会议通过《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指出,要使白军士兵革命运动,在民族战争旗帜之下,同抗日红军、抗日游击队结合起来,把运动放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从关门主义解放出来,公开运动同秘密工作相结合。要把蒙回两族(首先是蒙古)反日、反中国统治者的斗争,提到武装斗争的程度,并把他们的斗争向我们的斗争直接结合起来。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基本内容是:(一)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一严峻形势,不仅推醒了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中更落后的阶层,使他们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而且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与知识分子,现在又转入革命。在反革命营垒中是新的动摇分裂与冲突,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乡村富农与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对于新的民族运动,是有采取同情中立以至参加的可能的,民族革命战线是扩大了。(二)党的任务是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使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参加到反日战线上去。这就是党的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三)重申《八一宣言》中建立“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主张,并宣告: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把自己的政策许多部分改变到更适合当今形势的需要。目前“左”的关门主义是党的主要危险。党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关门主义,大胆地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深入到群众中去。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根据《决议》精神,更深刻、系统地批判了党过去长期存在的“左”倾狭隘的关门主义错误,充分地论述了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的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革命的可能,国民党统治营垒将进一步分化,英美派买办集团在一定条件下也将被迫参加抗日,着重指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具有起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毛泽东明确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策略是全党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同盟者,“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策略路线的重要改变,使中共开始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中心任务。这一崭新的策略路线,为指导红军长征中的统战工作和最后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北积极开展了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同东北军、西北军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定,很快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抗日统一战线新局面,为把革命的大本营牢牢地扎在西北,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打下了可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长征途中的红二、四方面军接到中央有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后,“在新的策略路线下,开始转变工作方式及实际内容”[6],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更广泛地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36年9月1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又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全国各界人民强烈要求一致抗日的革命形势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路线的指导下,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界爱国人士以及国民党内民主派坚持不懈的努力,又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终于迫使蒋介石国民党停止内战,同意抗日,形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从此,中国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分裂状态,建立起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举国一致进行抗战的崭新局面。
注释:
[1]《中共中央五中全会政治决议案》,1934年1月18日。
[2]博古:《为着实现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做了什么和将作些什么?》,1934年7月8日。
[3][4][5]《遵义会议文献》第15页,第16页,第16页。
[6]肖克:《红二方面军北上抗日》,载《党的文献》,1992年第1期。
作者: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