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钱学森谈饮食文化
作者:李洪波 张现民
烹饪作为一种艺术型较强的活动,烹饪业能否走向工业化?烹饪的火候、手艺如何把握?钱老用了一种形象的比喻,他说:“就如用机床加工部件,工人师傅的智慧与技巧是被吸收到机器操作中去了,艺术是人创造的,但可以让机械化生产吸取。外国快餐店的操作虽是20来岁的青年,但他们的操作规范却是烹饪大师制定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引入机器人代替青年快餐烹饪工。”[13]
烹饪产业化能否取代或取消今天生意兴隆的饭店、餐馆呢?钱老说:“烹饪产业的兴起并不会取消今天的餐馆业,这就像现代工业生产并没有取消传统工艺品生产。今日的餐馆、餐厅和酒家饭店,今日的烹饪大师将会继续存在下去,并会进一步发展提高,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艺术活动。”[14]
总之,钱老以科学家的眼光,站在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高度,对我国当前的饮食文化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独到见解和指导;同时也为我们发展中式快餐,增强国民体质建设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那就是把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和西方现代快餐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另辟蹊径,在质量、品种、服务上做大文章,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华现代快餐。
注释:
[1]钱学森:《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也要全面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美食事业》,《美食》1990年第2期。
[2]冀宣:《国际市场六种土特产走俏》,《河北农业科技》2003年第4期。
[3]钱学森同志在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要展望二十一世纪》。
[4]钱学森接见陈信等同志的讲话,1996年4月16日。
[5]钱学森:《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8页。
[6]钱学森:《站碎方砖 靠倒明柱》,《中国烹饪》1989年第6期。
[7]钱学森:《全面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美食文化》,《中国烹饪》1988年卷首语。
[8][9]钱学森给陶文台教授的信,1989年11月25日,1994年12月18日。
[10]钱学森给戴汝为院士、于景元院士等的信,1994年5月20日。
[11][12]钱学森给邹伟俊的信,1995年1月17日,1995年2月16日。
[13][14]钱学森给杨家栋教授的信,1994年7月8日,1994年7月8日。
李洪波: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张现民: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筹建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