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黄瀛——蜚声日本诗坛的中国教授
作者:郭久麟
“文革”后,他被无罪释放,分配在重庆市政府参事室任参事。不久,四川外语学院聘请他教授日语。
六、黄瀛与宫川寅雄
黄瀛在日本正则中学读书时,宫川寅雄正在邻近的芝中读书。他俩都喜欢诗歌,就逐渐熟识起来。不久,黄瀛从青岛日本中学结业进入日本文化学院读书,宫川则考上了日本最著名的早稻田大学,他们的关系更密切了,还共同创办了《碧桃》杂志,一起讨论诗歌、艺术,并经常同日本诗人、画家相聚。
以后,黄瀛几次到早稻田大学找宫川,都没找着。一位朋友捎信给黄瀛,说宫川是日本共产党,经常带着手枪,出入于工人区,神出鬼没地从事地下活动。这个消息并没有动摇黄瀛对宫川的友谊。他了解和信任宫川,也不干涉他在政治上的选择,只是在心中更关切宫川的行踪和安全。宫川被捕后,黄瀛买了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在宫川的妹妹雪子陪同下往巢鸭监狱探监。
于是,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铁窗没有隔断真诚的友谊,牢墙没有锁住奋飞的雄心……
70年代末,在重庆人民大礼堂前,这两双手又紧握在一起。前来中国探访的宫川告诉黄瀛:文革后,日本朋友就失去了同他的联系,但是,日本朋友都很想念他。宫川多次到北京,向周总理打听他的消息;经过国务院同志的工作,终于打听到他在四川外语学院工作,宫川这才专门到重庆来会他。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他们的友谊却更深沉、更凝重了!作为日本知名学者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的宫川寅雄,向四川省教委推荐黄瀛担任了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七、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黄瀛兢兢业业地从事教学,不仅满腔热诚地给本科生上课,还热情辅导年轻教师。80年代初,黄瀛还同首批到“川外”任教的日本专家石川一成等一起,办起了“川外”的,也是中国第一届日本语硕士研究生班。以后,他们又连续培养了八届日语研究生。黄瀛为“川外”日语系的发展,为培养日语本科生、研究生作出了贡献,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瀛是日本文学界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诗人。当“文化大革命”结束他“复出”于日本文学界时,就像“出土文物”一样,受到日本文学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80年代以后,日本学界再版了他30年代在日本出版的日文诗集《景星》、《瑞枝》,并出版了回忆他的经历及研究他和他的诗歌的几部理论专集。日本文学界还多次邀请他到日本访问。日本广岛电视台又专门到重庆拍摄黄瀛的专题片,在日本电视台播出。“复出”的黄瀛,诗的激情重新焕发出来。他又经常写诗了。20年来,他写了几百首诗,陆续寄到日本发表;也经常有日本朋友到重庆、到“川外”来拜望他。黄瀛成了中日友好的象征和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沟通着中日文化,也沟通着中日人民的友谊!
黄瀛,以其在日本文学界的资历和成就,担任了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顾问和中国和歌、俳句研究会顾问。他同他的女儿住在一起,愉快地生活着。他还被评为重庆市的健康老人。
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准备为他操办百岁大庆的时候,他却因病,悄悄地走了。
但是,黄瀛永垂不朽!“川外”的师生将永远怀念他。诗碑就是明证。
作者:四川外语学院(重庆)中文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