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为《三国演义》结局翻案的小说
作者:李晓东
民国时期由徐捷先撰写的《反三国》,同样是翻案小说。
除以上所提到的为三国历史翻案的小说外,明清时期产生的类似小说还有《东西晋演义》(亦名《续三国志》)、《后三国志》、《新三国志》、《貂蝉艳史演义》、《新刻三国名人故事》、《三国因》、《盖三国奇缘》、《三国还魂记》等十来种。
四、为三国历史翻案的小说都不是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是据历史资料编撰的,号称“七实三虚”。书中大部分故事情节都有历史记载作支撑,因而是历史小说。
至于前面提到的《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中的刘渊,历史上有其人,为南匈奴人,冒顿之后裔,《晋书》卷一百一有传。《后传》称其为刘备后裔,显系伪托。而诸葛宣于,很可能参照的是刘渊的太史令宣于脩之。《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正月:“汉太史令宣于脩之言于汉主渊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阳。……平阳气象方昌,请徙都之。’渊从之。”与此类似的是《后三国石珠演义》,主要人物是刘元海,仍是以刘渊为参照物的。这两本书毕竟是《三国演义》影响下的产物,借历史上的匈奴酋长刘渊冒称刘汉之后,建国号曰汉而翦灭司马氏西晋王朝,敷演成书,“以泄万世苍生之大愤”。
而《新三国》、《反三国志》这类书,就简直没有历史依据了,不过是作者以游戏之笔而花样翻新,杜撰故事情节,来寄托自己的感慨和思想罢了。
《新三国》是借诸葛亮来表达自己改造晚清社会、振兴中国的思想。《反三国志》撰于民国初年。当时“军阀纷争,海宇骚动”、“万家烟灭,民生凋敝”之际,重构军事统帅诸葛亮形象,反映了其时人民群众要求结束军阀混战而统一全国的愿望。
总之,这些为《三国演义》结局翻案的小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蜀汉与诸葛亮事业的同情以及对安宁、统一的企盼。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成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