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陈与义的《无住词》

作者:王定璋



  所谓“木樨”,即桂花也,亦名丹桂、九里香,以其木材纹理如犀而得名。上阕咏桂树翠葆层层,亭亭如盖,乃八月江南美影之珍贵者。下阕借木樨幽香不为人识以喻屈原高洁情操的历史悲剧,自况无住庵中词人孤傲幽独的品格。
  真正充溢着幽独情怀和孤洁禅意的是《浣溪沙·离杭日,梁仲谋惠酒,极清而美。七月十二日晚卧小阁,已而月上,独酌数杯》:
  送了栖鸦复暮钟,栏干生影曲屏东。臣看孤鹤驾天风。 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谪仙已去谁与同?
  词人厌倦官场,不满于偏安江南的宋朝,欲有所作为而无所施,只好无可奈何地隐居于禅院。栖鸦、暮钟、栏干、曲屏、孤鹤以及来无影去无踪的天风,是词人精心织入的物象;秋空、酒空、水如空……一切都是空,而“起舞一尊明月下……谪仙已去谁与同”数句,又是词人隐括唐代谪仙人的。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如果说李白当时还可以与月结为“无情游”的话,陈与义相比之下,更觉孤独。“谪仙已去谁与同”,有着深沉的幽闷与迷茫。
  《玉楼春·青墩僧舍作》是窥探陈与义晚年行迹与精神境界的窗扉:
  山人本合居岩岭,聊问支郎分半境。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一瓯清露一炉雪,偏觉平生今日永。
  湖州之南的青墩镇,据《一统志》记载,“在桐乡县北二十五里,与湖州之乌镇只隔一水”,在南宋时代是一十分僻静清幽之处,而无住庵更是远离尘嚣的幽境。词人远离宦场名利争夺之后自称“山人”,所居乃岩岭,穿戴无非藜杖、纶巾,山泉烹茶,围炉品茗日不可少,不免令人联想到晋代陶渊明挂冠归隐之后“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和“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与从弟敬远》)的情致。难怪其表侄张嵲在《陈公资政墓志铭》中说他:“公尤邃于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余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其实不仅是诗,陈与义《无住词》中的闲适之作,咏物之词,无不展示其调近陶、谢;浪漫挥洒追慕李(白)、苏(轼)之处,细加咏涵,自可明了。
  洋溢着浓郁禅意之章尚有:“矫矫千年鹤,茫茫万里风。栏干三面看秋空。背插浮屠千尺、冷烟中。
  林坞村村暗,溪流处处通。此间何似玉霄峰,遥望蓬莱依约、晚云东。”(《南柯子·塔院僧阁》)如此词章,方之于韦、柳,不亦类乎!《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张嵲所论不确,倒肯定刘克庄所评价的:“造次不忘忧爱,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当在诸家之上。”亦为一家之言。
  
  二
  
  《无住词》辑存数量不多,其质量却属上乘,为宋代词坛中之珍品,作者也当是南渡词人中不可忽视的词家。尽管陈与义不以词鸣于世,他那六百多首“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遥深”的诗歌是其安身之命,辉耀文坛的精华所在;然而,《无住词》也是其文学创作的组成部分,论者绝不可“以篇帙少而废之”。
  陈与义词名固然为诗名所掩,然则,若将《无住词》离析于《简斋集》而独立存在的话,相信会在宋代词坛上发出令人瞩目的光辉。在陈与义不多的词中,从思想内涵着眼,涉及面之广是可以肯定。这既有抒写乱离之情的《忆秦娥》(鱼龙舞)和《虞美人》(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也有君恩未报之遗憾的《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既有怀古感今的《定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和《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更有闲逸自适的充溢禅意的《浣溪沙》(送了栖鸦复暮钟)与《玉楼春》(山人本合居岩岭)……其所涉及的领域不可谓不广。
  《无住词》以无住庵命名,追求的是清净自然,幽独不群的艺术趣味。陈与义的词和他的诗走着约略相近的路数,遒劲豪迈,挥洒飘逸,自然而然,一派神行。其以简约劲健之笔,扫除繁缛之气,复以雄浑明结之势取代纤弱尖新,充溢着空灵爽健之势与幽远清新之内质。
  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探究了宋代诸家词人之优劣短长,指出陈与义词之佳处如其诗之劲健爽利。词评家张炎在《词品》卷下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馀不尽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至若陈简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其自然而然。大抵前辈不留意于此,有一两曲脍炙人口,余多邻乎率易。近代词人,却有用力于此者。倘以为专门之学,亦词家射雕乎。”
  王灼认为陈与义的词之佳处也如其诗之优长。张炎以词作家兼词评家的双重身份,评价陈与义的词的艺术特征是“自然而然”,意味隽永,并进而指出宋代一些词人名气不小却佳构不多。我们在《无住词》中,任你持何等严厉的眼光,也难觅率易凑趣之作。“首首可传”是前人的定论,“句句堪诵“乃笔者所见。明人杨慎在《词品》中关于陈去非的一段话,不妨移作此文的结论:
  陈去非,蜀之青神人,陈季常之孙也,徙居河南。宋南渡后,又居建业。诗为高宗所眷注,而词亦佳。语意超绝,笔力排奡,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非溢美云。草堂词惟载忆昔午桥一首。其闽中《渔家傲》:“今日山头云欲举……”又《虞美人》:“吟诗日日待春风……”皆绝似坡仙语。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