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传统民俗的当代价值
作者:程 鹏

1.寄托民众情感的载体。传统的民俗活动,常常融入了人们的各种情感。驱邪避疫、禳灾祈福等情感,在传统的民俗活动中得到体现。小小的河灯,承载着的不仅是人们对亡者的哀悼和思念,还有人们对生者的祝福和祈求平安的愿望。
2.调节大众心情的工具。民俗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即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5]汶川大地震后,人们的心理也遭受到巨大的创伤。紧张、压抑、沉痛、恐惧的心情笼罩着人们,迫切需要得到宣泄和调节。无论是蜡烛、黄丝带还是河灯,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人们相信,河灯能为亡魂照亮前路,能将我们的祝福带往天堂。它们不仅给死者以慰藉,也让生者的情感得到宣泄。
3.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6]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表现出了极大的凝聚力。5月19日的悼念活动,更是将全世界华人的心连在了一起。当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合江亭码头放河灯时,河灯已不仅是连接“阳世”与“阴间”的桥梁,还是连接成都人民与灾区人民的纽带。
4.现代产业利用的资源。民俗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早已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吉林省吉林市、山西河曲县等多个地方,都定期举办河灯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同时,它也带动了诸如河灯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结 语
小小的河灯,在漫长的社会中传承着,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迁。即使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它依然有着自身的价值。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太阳。从放河灯这一习俗,我们就可以发现传统民俗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保护和利用。
悠悠河灯,是承载着人们愿望与祝福的希望之灯。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又一次相约到锦江上放出盏盏河灯,为地震灾区的同胞祈福,为任何灾难都压不垮的祖国祈福……
注释:
[1]参见李明华:《中日中元节民俗仪式比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105页。
[2]参见李少林主编《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3]参见陶思炎等:《中国都市民俗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4]参见徐华龙:《现代都市的泛民俗问题》,《民俗研究》,2000年第4期,第48页。
[5][6]参见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第30页。
作者: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研究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