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召开成立45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
作者:佚名
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及其前身赵王城文物保管所是河北省成立较早的基层文物保护研究机构之一,几十年来在文物保护与管理、田野考古与研究、文物陈列与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立了基建项目文物保护审批制度,文物保护审批项目率先进入行政审批大厅,使大批地下文物得到了切实保护。二是夯实基础工作,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及专题文物调查,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500余处。三是田野考古工作成绩斐然,上世纪70年代武安磁山遗址的调查和试掘,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磁山文化遗存,拉开了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研究的序幕;磁县下七垣、武安赵窑、永年何庄等遗址的发掘,为先商时期“下七垣文化”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配合邯郸市人防工程,搞清了赵邯郸故城“大北城”的轮廓和大体布局,为赵都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磁县观台窑址、彭城盐店窑址的发掘工作,开创了磁州窑文化研究的新局面;配合京深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邯济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开展的考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是考古资料整理及学术研究成果显著,先后发表过一大批学术报告和论文,并合作或单独出版了《观台磁州窑址》、《邯郸考古文集》、《邯郸文物精华》、《邯郸古代雕塑精粹》和《邯郸历史与考古》、《磁山文化》等学术专著。
在21日上午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李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岩石、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讲师井中伟分别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磁山文化、商周考古、邯郸故城与赵文化研究、北朝文化、佛教考古、磁州窑文化及文物考古工作的历程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和交流,并分别参观了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的陈列及赵王城、黄粱梦、响堂山石窟、邺城、娲皇宫、129师司令部等文物保护单位。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