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胡风的1949
作者:胡学常
胡风的诗情在古都的寒冷里燃烧,他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了
7月19日文代会闭幕,随后是文联和文协的会议。24日的文协会上,执行主席“突然袭击”,指名要胡风“自由发言”。这一刻胡风终于没能忍住,他说:“我说不出值得说的话来,浪费了代表们的宝贵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所以不敢说什么。” “不敢说什么”的胡风其实已经说了什么,他的态度已经公开化。几天后,和丁玲喝茶聊天时,丁玲就直言不讳谈到他的“态度问题”。文代会期间,冯雪峰向胡风谈到:周总理审阅代表名单时,把胡风的名字划在“左”一类。冯是在劝胡风放心。胡风也一直相信:“党是基本上信任我的,这用不着新的证明,但文艺上的负责同志对我却一定是抱有敌意的。”
8月2日,胡风回到上海。一个月后,又赴北平参加政协会议。1949年余下的日子,他都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都城度过,这依然是一些交织着亢奋与失意的日子。参加了政协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一种宏大的幸福感罩住了胡风,他的诗情也在燃烧。11月6日,古都初冬的寒冷里,胡风燃烧的诗情终于喷薄而出,他开始写《时间开始了》。11日夜,第一乐章《欢乐颂》一气呵成。宏伟的结构与咆哮的气势里,奔流着如宗教徒一般狂热而又清澈的情感。胡风身体力行,断然否弃了“东方红/太阳升”这样的“民族形式”,他的“颂体”灌注了交响乐的气韵,又欣然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祖国,人民,领袖,三位一体,而领袖又分明凌驾于祖国和人民之上:
毛泽东!毛泽东!
由于你
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人民
感到了大宇宙的永生的呼吸
受到了全地球的战斗的召唤
当年的胡风,以真诚与激情代表了亿万人民的“集体意志”,他唱出了一个时代的心声。
日记里留下了许多他在诗情的燃烧中不能自持的情状。11月17日:两个月来,心里面的一股音乐,发出了最强音,达到了甜美的高峰。肖邦啊,肖邦啊,我向你顶礼!格拉齐亚啊,你永生在我心里!18日:“昨夜自二时醒到五时,对着窗外的星星。”19日:“心里唱着一支小曲,第二乐章的情绪凝住了似的。”20日:“疲乏之至。五时,听无线电的一支情歌,写出了甜美的《黎明》一节。”23日:“上午,想到第四乐章,燃烧得几乎不能呼吸,一直到下午。”24日:“续写《赞美歌》。上午,非常激动,终于把难关冲破了。”大约是激情的过度燃烧,挥洒诗情的同时,先是痔疮,再是咳嗽、头痛和腹泻,许多的疼痛袭击他,但他的眸子依然纯净,他的诗情依然清澈甜美。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他一口气写了四个乐章,三千八百行。给朋友的信中,他说“这首诗是一场热病”,又说:“时代是伟大的,人民是伟大的,祖国是伟大的,暖起我们这一点可怜的血温吧。”
这一系列的乐章,竟然是在一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漫长的等待中完成的。滞留北京,是上面的意思。10月27日,在朋友的怂恿下,胡风给周恩来写信,提出见面要求。但周恩来并未在日理万机之余满足他的要求,直到一个月后,11月27日,胡乔木来了。此时,《欢乐颂》已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第二乐章《赞美歌》(后改为《光荣赞》)也已经写完。胡乔木首先肯定了胡风多年来对党的事业的真诚追求,又说胡风对世界、对历史的看法与共产党不同,但这个不同还不是“庸众”之见。最后奉劝胡风:脱离共产党,就是脱离群众,应该和整个共产党做朋友。11月29日,胡风在致路翎信中说:“派人来说了一些意外的话,在力量上给了最高的承认,但在‘理论’上还有问题。这变化,我想是因那首诗促进的。我想,我迟早得住北平的。”
诗情高烧下的胡风,似乎业已膨胀起来了一个无限浪漫主义的主体,他突然感到自己拥有了空前伟大的力量,自己甚至是别人无法战胜的。那首直接献给毛泽东的颂歌(《欢乐颂》),在胡风虚幻的想象里,这首诗竟然能神奇到改变最高层对他的看法,进而改变他的命运,从此以后,他可以在首善之区我行我素,呼风唤雨。
理论家的胡风一向相当看重“作品”,他重庆时期一眼相中路翎,并倾注大量心血栽培路翎,很大程度上就因为这个年轻人的“作品”与他的理论是一致的,凭借路翎的“作品”,可以证明胡风理论的“正确性”乃至实践性的力量。时间开始了,胡风在失落与焦虑之中,总想到自己的这几个小兄弟,并敦促他们“拿出作品来”。在胡风的美好盘算里,拿出好的“作品”,就可以冲破“坛子”上的庸俗和沉闷,也就可以证明他们的力量。他的《时间开始了》,固然是产生于诗情的不可自已,但同时也是“斗争”的需要。他要烧一把大火,所以,《欢乐颂》发在《人民日报》上,也是深思熟虑的选择。对自己的这个大东西,胡风绝对有信心,完全相信它的“战斗力”,在信中,他不无得意地告诉朋友,它“惊住了一切人”,让不少“宠儿们”不得不露出“尴尬神气”。
那次与胡乔木谈话后三天,胡风似乎颇受鼓舞,又给胡乔木写信,希望解决入党问题。过了些日子,胡乔木第二次来见胡风,告诉他,周总理现在不能和他谈话,但很想谈,等再来北京吧。至于入党问题,胡乔木认为也可以考虑,但他并不“奉劝”胡风。总理不能见了,党的大门也关上了,胡风的问题实在是已经很严重了。
但是,194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胡风过得相当充实、相当快乐。他补写了第四乐章《安魂曲》(后改为《英雄谱》)中的一个小节,约三百余行。后来的“胡风分子”徐放和鲁煤来看望他,他给他们读刚写好的《安魂曲》,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夜已经很深了,送走客人,他还想给上海的爱人M(梅志)写信,但实在太疲乏了,决定明早再写。对爱人和儿女的祝福,他暂时写进了这一天的日记里:“亲爱的M,亲爱的晓谷、晓风、晓山,祝福你们!祝福你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