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建国前夕未能实现的毛泽东访苏计划
作者:秦立海
7月4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提交了一份书面报告。报告除对即将召开的新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情况作了简要通报,并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与政权性质作了一番解释外,还对中共外交政策与中苏关系进行了具体阐释,强调:“在国际活动的政策上,我们一定要与苏联一致。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向各民主党派作了些解释,若干党外人士曾批评我们的政策是向苏联一面倒,毛泽东同志答复他们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要向苏联一面倒,如果不和苏联一起站在反帝国主义阵营,而企图走中间路线,那是错误的。在经过这些解释后,各民主党派就和中共联名发表了反对北大西洋公约的宣言。”“关于联共与中共两党关系问题,毛泽东同志与中共中央是这样认识的:即联共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统帅部,而中共则只是一个方面军的司令部。根据局部利益服从世界利益,我们中共服从联共的决定,即使没有共产国际的组织,中共也没有参加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在某些问题上,如果中共与联共发生争论,我们中共在说明我们的意见后,准备服从并坚决执行联共的决定。”令中共深感意外的是,斯大林对此表示了反对,在审阅报告这段内容时接连批了两个“不!”,并在随后的会谈中指出:“你们在报告中说中共服从联共决定,这使我们觉得奇怪,一个国家的党服从另一个国家的党,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且是不许可的。两党都要向自己的人民负责,有问题互相商量,有困难互相帮助,谈不到哪一个服从哪一个。”尽管有此“分歧”,但斯大林对中共中央报告内容总体上还是非常满意的,在审阅过程中共批了15个“对”,并在随后的会谈中表示:“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立即就承认你们。”对久拖不决的毛泽东访苏问题,斯大林也痛快地答应:“中国政府成立,两国关系建立后,毛即可以来,如毛还不便来,苏联可派代表团到中国去。”刘少奇的这次访问,直接沟通了中共中央同联共(布)中央领导人之间的联系,并为建国后毛泽东访苏做了重要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二天即宣布同新中国建交,毛泽东马上着手进行访苏的具体准备工作。1949年11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我们已请科瓦廖夫通知斯大林同志,请他决定毛主席去莫斯科的时间。我们认为毛主席可于12月初动身去莫斯科。”11月12日,接到斯大林的邀请电,毛泽东立即复电:“菲里波夫同志(即斯大林):感谢你欢迎我到莫斯科去,我准备于12月初旬动身。”这样,毛泽东的首次访苏终于定了下来。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在陈伯达(以教授身份)、师哲(翻译)、叶子龙、汪东兴和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苏联经济专家组组长科瓦廖夫等随行人员的陪同下,第一次走出国门,踏上了访苏的旅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