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作者:姚 鸿




  另一方面,我们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时,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负责任的大国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由于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将始终并存。我们要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善于变挑战为机遇。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8500多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上升到61%,累计利用外资6800亿美元。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对外依赖度急剧上升。过于依赖外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的竞争力。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快熟悉和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努力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建立健全防范和应对机制,提高党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能力。
  记者:以上您向我们谈的五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上,您认为还应当注意些什么?
  
  在创新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以实践为基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这是因为,面对着当前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能否坚持与时俱进是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而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又是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因此,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执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源泉。
  党要推进理论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政党,如果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时代、实践的发展,因此而制定的政策就会脱离群众,甚至丧失领导群众的资格。无数事实说明,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全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党要推进理论创新,具体地讲,就是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方针政策直至科学理论,并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此,就要着眼于转变党的作风,尤其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创造执政业绩。
  同时,要坚持不懈地以加强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为目标,推进党的制度创新。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党是否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正如党的十六大所强调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党是由一批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先进分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尽管我们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有过失误,甚至仍有许多未令人满意之处,但是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一定能够在发扬党内民主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更明显的进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不需要从外界引进多少新思路,我们的党章就是一个具有民主精神的好章法。开掘党章内含的现代民主制度存量,对于我们加强党内民主具有现实的可操作的意义。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指出,可以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来改革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包括在县市级推广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等等。这是我们推进制度创新的重要指南。只要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去探索和落实,一定能在制度创新中增强党的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