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理论风格和学术风骨

作者:石仲泉




  ——关于坚持历史决议。老龚强调,坚持历史决议,就是要警惕和防止从历史决议已经得到的成果后退。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淡化甚至否定历史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错误作出的结论,从这样的结论后退。他认为,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十年浩劫给人民、给国家、给党带来的那么大那么深的灾难,对“文化大革命”以前反右派运动、大跃进运动、反右倾运动中的错误给人民、给国家、给党带来的那么多的伤害,不能采取回避、淡化掉的态度,而是应该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正视它,记取它。不这样,怎么可能避免这样的伤害和灾难的重演呢?他还指出了另一个方向的后退情况,即淡化和否定历史决议对中国社会主义成就的肯定、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肯定,似乎建国以来什么成就也没有,有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错误。这种后退,必然导致否定整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的全部历史。我完全同意他的这个分析。在现实社会中,这两种倾向都存在,要认真警惕,防患于未然。
  ——关于《毛传后篇》,老龚有一个带评价性的四句话:金无足赤,书无完书,不能无视它,不能止于它。他具体讲了三点:一是认为,从史料的丰富到叙述的流畅、评价的审慎,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地记叙毛泽东一生中,最复杂而曲折的后二十七年的一部力作。对毛泽东的评论,人们尽可以见仁见智,然而,只要是本着严肃的态度进行研究,就不可能绕过这本书,无视这本书。二是对毛泽东的认识和评价要与时俱进。在思想不断解放的同时,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人们的视角不断更新,历史的真相不断澄清,历史的档案不断解密,国内外研究不断交流,这些都不能不继续推动对建国以来二十七年历史和毛泽东历史的更加深入的研究。三是这本书为研究毛泽东提供了一个新起点。既然是起点,过程就没有完结。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科学理论与他在探索中的失误提供的历史教训,都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深入了解和深刻记取。对毛泽东,可以也应该有不同视角、不同层次、不同侧重面的研究。这中间会有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不是研究的障碍,相反还是深化研究的动力。我以为,这不仅表明了老龚的理论胸怀,也展现了他的学术风骨。
  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好: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过去我比较多地是从科学研究的内涵上来理解“老祖宗”的这段话。反思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这样的理解不完全。它还应当包括科学研究的外在环境。只有在这两方面无所畏惧,不辞劳苦,才有希望攀登真理的高峰。在党史研究方面,老龚为我们党史工作者作出了表率。他的理论风格和学术风骨是他获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