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晚年陈云与邓小平:心心相通
作者:本刊记者
陈云同志1981年5月8日和7月2日两次谈到,我们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锻炼,使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陈云同志说,要从一些办公室的秀才班子里面,从秘书里面,从省市受到基层锻炼的年轻同志里,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人,让他们列席会议,让他们当后排议员。
后来就有了个提法,叫选拔和培养第三梯队。根据陈云同志的建议,中央组织部成立了青年干部局,承担选拔青年干部的工作。我们党选派了一批青年干部到基层锻炼,其中包括江泽民、李鹏、乔石、胡启立和现任的胡锦涛、吴邦国、黄菊、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都是当时第三梯队名单里的青年干部。由此可以看出,两位老人在培养青年干部问题上,高瞻远瞩,不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一个一个地培养,而是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批、成千上万名青年干部。这对于将我们党的事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位老人重视我们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就可能会出现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
另外,在实行干部退休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问题上,两位老人的配合也是非常默契的。
1986年10月29日,陈云同志参加叶剑英同志的追悼会。那天下午,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商量要谈一谈有关人事问题。10月30日,因陈云同志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和先念同志就到陈云同志的家中谈干部退休的问题。三位老人家商量沟通之后一致同意,在党的十三大时,三个人一起退下来。但后来人们所看到的十三大上,三位老人家没有全退或者说是半退,那是因为又发生了一些新的情况。最后小平同志担任军委主席,不再担任中央常委,陈云同志担任中顾委主任,先念同志担任全国政协主席。这些都是经他们一起商量研究过的。
记者:陈云同志在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
许: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闭幕式上,小平同志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陈云同志在讲话中说,“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后来,陈云同志在中纪委的会议上还讲到,“我们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我们实行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两位老人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发展问题上,意见是非常一致的,即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抛弃社会主义已有的制度、已有的模式,另搞一套。我们的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小平同志提出要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陈云同志则要求中纪委要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两位老人都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记者: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提法出自陈云,这也说明了两位老人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
许:是的。大家现在经常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个提法,但谁也没有注意到它是怎么来的。
其实,早在1987年7月17日,陈云同志在同当时的中央负责人谈“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的问题时就提出,我们国家,在目前第一位的领导人是小平同志。
1989年5月26日中顾委召开常委会,这是陈云同志担任中顾委主任后主持的唯一一次中顾委常委会。5月25日下午,我向陈云同志汇报说,(薄)一波同志让我跟您说一下,明天要开中顾委常委会,一波同志的意见是您能不能参加一下,中顾委要传达和学习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反对动乱、维护社会安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并发个消息。他考虑了一下说,一波同志主持,我就不参加了。但第二天早上,陈云同志让警卫员把我叫去,说他还是要参加26日上午的会,他想了一夜,要去主持这个会。
陈云同志一走进会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他走过去和每个人都握了握手。坐下之后,他问大家,什么时候、在哪儿参加的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家里人、战友有没有牺牲的?问完一遍之后,他说,谢谢老伙计们,我和大家是同一代人,我们都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参加了中国革命。你们刚才都说了,有亲人和战友牺牲了,我和你们一样,长征路上,我的警卫员走着走着就看不见了,一回头,别人告诉我,他陷到草地的泥坑里牺牲了。陈云同志还说,为了社会主义的江山,一共死了2400多万人,有民主人士,有同情革命的,也有共产党人,与其说我们这些人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来的,还不如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但现在有人要另起炉灶,我提议我们要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头子”的中国共产党党中央,赞成的请举手。后来在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建议陈云同志将“头子”改成“核心”。这就是1989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消息。
1989年6月8日,陈云同志在审阅中央政治局常委起草的一份报告时批了一句话,“倡导改革开放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1989年11月10日中顾委全会的公报正式使用了小平同志“是我们党的工作和军队工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总设计师”的说法。
所以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提法出自陈云。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使用这种提法,由此也可以看出两位老人的密切配合。
记者: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后,陈云同志派您到南方几省了解情况,您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许:好的。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之后,陈云同志就让我去南方了解乡镇企业的情况。根据陈云同志指示,当时我去了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回来之后,我把调研情况详细地向他作了汇报。
看完这些地方之后,陈云同志又让我去广东了解特区情况。4月25日,我把自己的安排和准备报告陈云同志,他说,你去了之后,就说是我让你去的,你是代表我去的。4月27日,我和中顾委的一个处长从上海出发,前往广东。在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珠海、中山、顺德、佛山和汕头等地,我们看了珠江三角洲的100多个企业,在珠江三角洲一共待了25天。后来我又去了闽东南,从漳州、厦门到泉州、福州,我在福建又待了22天,也看了上百个企业。前前后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共看了几百个企业。
回京之后,我用三个半天向陈云同志做了详细的汇报。汇报过程中,他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出口创汇能力,一个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当我讲到在深圳看了一家特别大的企业集团——康佳集团的所有生产线时,老人家听得非常认真,问得也非常仔细。他让我把康佳两个字写得大大的。他对改革开放后新的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给中国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特别地感兴趣。
1992年7月21日,陈云同志写了一篇悼念李先念同志的文章。文章说,“先念同志和我虽然都没有到过特区,但我们一直很注意特区建设,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这几年,深圳特区经济已经初步从进口型转变成出口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发展确实很快”。
其实,陈云同志让我前期做的那些工作,都是为了自己要在政治上明确表态而做的准备。他要向全党告知,陈云是支持小平同志的,是和小平同志的意见一样的,是关心改革开放和发展特区建设的。这是政治家的政治表态,他要告诉全党,告诉整个国际社会,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在支持特区发展问题上,他和小平同志是没有任何分歧的。
总之,自改革开放以来,两位老人的心是相通的,配合是默契的。在推动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对重大问题的认识以及在重大问题的行动上,两位老人的意见都是非常一致的。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整理、编辑 乔 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