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桃园大队“四清”前后
作者:罗平汉
之后,刘少奇问到其他生产队搞没搞试验田,当听到第三队有3亩谷子试验田时,就要去看看。到了谷子地,谷子已吐完了穗,因为是畦播的,长的像刀一样齐,一片金黄,十分喜人。刘少奇和其他领导看了都非常高兴。
刘少奇说:“每个生产队的地都这样,增产的幅度就大了。”随后,三队队长赵玉先汇报了谷子从整地、播种到管理的做法,主要是水、肥、播种形式及合理密植。刘少奇听完对我们说:“农业增产,水、肥是主要的。你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两项。多打井,多积肥。都要向三队学习,科学种田。”
这时刘少奇要吸烟,王光美从她的公文包里拿出一盒“恒大”牌香烟,分送给大家,每人一支。大家拿着烟,谁都舍不得吸,要留着作纪念。
要离开谷子地时,王光美拿出照相机,亲自摄影,给大家拍照留念,刘少奇站在中间,我和妇女主任陈桂芝左右相陪,还有赵树春、赵占春、关福顺、赵殿朋、赵玉先、祖少会,都站在刘少奇身边。
分别时,王光美十分亲切地对我们说:“麻烦了你们半天,谢谢你们,你们的工作做得很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关于电影机的事我们回去商量。”
这一段时间,来过桃园的,还有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国防部长彭德怀、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李先念,以及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罗荣桓、黄克诚、程子华、吕正操、廖鲁言等领导同志。
罗:后来,刘少奇是不是果真派人送来了电影机?听说刘本人还成了你们社的社员?
关:1958年9月,王光美给我和陈桂芝写了封信,告诉我们:“回北京以后,经和少奇同志商量,同意送你们一台电影放映机。电影机就作为我们全家入社的股金,今后我们一家就是你们社的一户社员。电影机将很快送到。”后来我们知道这台电影机是外国送给刘少奇的。
几天以后,电影机转到河北省委,由省委派人送到我们东方红农业社。省委和唐山地委负责同志亲自来我们社参加了会议。会上全体社员热烈欢迎刘少奇一家人加入我们东方红农业社。从此东方红农业社又增加了一户新社员。
1958年10月我们成立了人民公社,名字叫“东风人民公社”。我任副社长兼卢王庄管理区书记,卢王庄管理区就是我们原来的东方红农业社。
罗:听了您刚才的介绍,对“大跃进”运动时桃园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感到,尽管当年以“大跃进”的方式进行工农业生产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但那一年广大干部和群众空前高涨的生产热情还是值得肯定的。我想,刘少奇当年对桃园一定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这恐怕也是他让王光美来桃园参加“四清”工作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1963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机关,包括企业、学校、部队,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四清”工作队,下乡搞“四清”。王光美同年11月到我们大队,化名“董朴”,以河北省公安厅工作人员的名义参加“四清”工作队,担任桃园大队“四清”工作组副组长。那时工作队的纪律非常严明。王光美身穿旧劳动布的工作服,头上围着毛巾,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吃的是粗米饭、玉米面粥;喝的是白菜汤;住的是贫下中农的一间小偏房,又小、又窄、又矮,冬天冷、夏天热;干的是和社员同样的活,总是和社员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不怕脏、不怕累。记得有一次刚刚过完春节,天气格外寒冷,寒风凛冽,西北风刮得呼呼作响,正赶上这天往地里送粪,王光美和社员一样,扛着锹下地,在地里用铁锹泼粪,和社员有说有笑,一直干到收工才回来。
罗:“桃园经验”上说,您也有所谓“双七百”的问题,说清出您多占了集体700斤粮、700块钱,这“双七百”是怎么算出来的?
关:其实那时的干部是比较廉洁的,当然多吃多占的现象也是有的。例如,那时节多喝一口汤,多吃一碗饭,就是多吃多占。工作队来了后,对原来的干部进行“清账目”、“清工分”。干部开会误工了,队上却记了工分,清工分时,对这种情况的处理,不仅这些工分不算,而且一清清到前好几年,这样累计起来数量就大了。我家多分了一点粮食,用粮食喂了两口猪,结果七算八算,给算出了700块钱。随后工作队硬要我退赔,结果不但把猪卖了,而且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也全卖了才算退清。
[采访人附记:说到这件事,一直坐在旁边的关大妈情绪仍很激动,说为了退赔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关景东身体不好,有较严重的心脏病,这个问题就没有继续交谈下去了。]
罗:我来之前曾看过王光美所作的关于“桃园经验”的介绍,里面说“四清”工作组原来是准备让您先劳动两年、考验之后再安排的,但后来很快又安排了您的工作。您是大队干部中“洗澡”、“下楼”最早的一个,是这样的吗?
关:因为我态度好,退赔又彻底,所以很快“洗澡”、“下楼”了。那时,王光美在对我进行教育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馋懒占贪是犯错误的开始,这样不仅违反了党的纪律,而且影响了党的光辉形象。1958年,我为追风头、赶浪头,随波逐流,工作上搞浮夸。王光美对此十分认真地指出,搞浮夸就等于说假话,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害党、害国、害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随后她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那篇文章,教育大家,一定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我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场向群众作了深刻检查,多吃多占做了合理退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谅解。“四清”后,广大人民群众又选我当大队长。
罗:桃园是怎样变成全国社教运动的样板的?
关:1964年后,“四清”运动由试点转向全面铺开,但是派下去的工作队毫无经验,不知怎么搞法。刘少奇想到王光美在桃园搞“四清”的经验,便叫王光美给工作队介绍。1964年7月5日,王光美在河北省委工作会议上作报告,介绍了桃园大队开展“四清”运动的经验,结果大受欢迎,不少地方都请她去作报告。陈伯达几次特意找刘少奇、王光美,提议把王光美的报告印发给各地党委和社教工作队。刘少奇同意了陈伯达的意见,为了慎重,又亲自写信给毛主席,征求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也同意把这个报告发到全国。1964年9月1日,王光美总结的“桃园经验”便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名义发到全国,标题是《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总结》。
罗:听说您还在华北局召开的一次大会上介绍过桃园“四清”的经验?
关:那是1965年2月,我和公社副书记赵厚伶、大队副书记赵仲林去河北省新城县高镇大队参观。王光美当时在那里搞社教运动,运动刚结束,还没有离开。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她在那里。
听说我们去了,王光美马上会见了我们,叫我们汇报桃园大队“四清”后的变化。我如实地作了汇报。王光美提出了对桃园今后的要求,要达到“三多”、“三无”。“三多”,即多出人才,多出经验,多出产品。不论农业、副业,产量、产值必须搞上去,一年要上一个新台阶。“三无”,即全村无贫困户,无违法违纪户,无文盲社员。如果社员因为疾病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大家要伸出热情之手,发扬社会主义风格,互相帮助。不论男女老少,都要有一定文化,人人懂科学,有知识。
我们三个人告别了王光美,打算次日往回走,好尽快落实王光美给我们提的各项要求。这天晚上,我们已经睡觉了,河北省社教工作队赵同轩来了,把我们叫醒,告诉我们,明天不要走,省委要在高镇大队召开一个大会,让我们介绍一下桃园“四清”前后的变化。我说:“这次我们来的主要任务是向高镇大队学习的,如果让介绍,就请公社副书记赵厚伶说吧。”赵同轩说:“是董朴(王光美)同志叫你来介绍的,叫你不用稿子,要随便说,因为要说的是桃园实际情况,你了解最多,讲时好就是好,不足就是不足,要实事求是,不要扩大成绩、掩盖缺点就行了。”当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共同商量了一下,把介绍应说的大概进行了归纳,捋顺先后,我们就休息了。
次日吃完早饭,赵同轩领我们来到会场。会场就在高镇大队小学校的操场,很大,地上摆满了檩条,一排排放得很整齐,主席台上只有五张学生用的课桌、一排小凳子。会场没有横幅标语,我们不知道开的是什么级别的会。
过了一会儿,开会人员列队进入会场,大会主持人把我们请到主席台。他将我们作了介绍,并说由关景东同志给我们大会介绍桃园“四清”前后的变化。
当时,桃园大队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与会的人,虽然不认识我本人,但都知道我的名字。
我当时不知道与会者都是什么干部,台上的领导是谁,因此思想没有任何压力,就胸有成竹地把日常工作、亲身体会、桃园“四清”前后的六大变化,以及今后“三多、三无”的努力方向等,有理有据、生动形象地向大会逐项做了介绍。
事后我才知道,大会是华北局召开的,到会人员都是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在主席台陪我们的是华北局书记及中央两位部长、华北局秘书长。我听到这个消息,着实吓了一跳。如果事先知道如此高层的领导叫我讲话,我可能就没有那样好的精神状态了。
罗:谢谢您讲了这么多有关桃园“四清”的情况,听说您因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斗,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希望您多保重身体。
关:谢谢!
(采访人附注:在桃园采访期间,中共抚宁县委办公室、县档案馆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特表谢意。)
(责任编辑汪文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