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李先念与一九七五年河南水灾

作者:程振声

实际上能用的和讲的有很大出入。事倍而功半,何苦呢?”他提出,“要特别注意修水利工程的质量。水电部和科学研究机关应该下去一些有经验的同志,了解情况,参加劳动,并与各地同志商量,依靠群众,采取措施,切实保障质量。”
  三、必须保护水库和其他水利工程。李先念认为“修了又破坏,倒不如不修。要教干部和群众爱惜水利工程,也要防止敌人破坏。”“国家和人民花了大力量修堤防,为什么却在那里挖防空洞、菜窖、暗堡、坑道、管道等?这种做法究竟是加强和维护堤坎呢,还是无知,或者破坏呢?应予回答。”“对于险库加固问题,水电部不能只是轻描淡写地‘注意注意’而已,而是要严肃提出这个问题,如果那里又发生水库垮坝,使人民的性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就应当查明原因,严格处理。”他建议各省、市、区对防汛工作是否踏实,“要查问,要督促,要检查,”不要怕人说多事。“防止有些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一旦发生问题之后,就叫喊起来了,说好多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和这么大的旱。”
  四、要特别重视中小水库和小水利工程。李先念认为,有些人对“小水库和小工程不大重视,每年发生一次洪水要冲掉一批,花费了人力和投资又牺牲人,建议应当总结一下,得出结论,使之不致发生”天不下雨不好,下雨也不好。天老爷难做。每年哪个地方下一次不知道要垮掉多少小水库,而且还有山塘。哪一年才能制止住,不叫,不再垮,天晓得!出路是要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来解决。1974年小水库垮坝300多座,他提出应吸取经验教训,“要坚决地逐步地消灭小水库的垮坝问题。大水库就更不用说了,一定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垮,万万不能出事。”
  五、要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李先念认为,修了水利工程和设施,应该加强管理,如果不管理何必修呢?“对那些无人管理和管理不善者,应大吼一声,如再不转变,就应采取措施嘛!因为光说不顶事。”打井抗旱“既要强调配套,也要强调维修和管理,说是配了好多好多,实际上又坏了一大批。顾前不顾后,浪费而不顶用,何苦呢?”要彻底改变老和尚念经的作风,只说不做。“什么‘重建设、轻管理’,‘重骨干、轻配套’,‘重工程、轻实效’等等,每年水利会议都要说一通,说了之后,照例不改。不改总有个道理吧!没有。”
  六、对由于官僚主义和不负责任而造成灾害的干部,要进行追查、严肃处理。李先念重申,如果领导不负责任,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就应该给予处罚。“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三令五申,但有些人就是不听,就是没有群众观点,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不负责任。横竖淹不死他们,也不损失他们的财产。这里面有敌人的破坏,但大多数是好人。即令是好人,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是有责任的。”1973年甘肃省史家沟水库垮坝,淹死很多人。该坝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垮坝前水电部一位负责人曾亲自去看过,对此情况竟点头表示同意。李先念说:“这条错误很严重,我们停了他的职。”“照道理是要判刑的,但判刑也不是办法。他要负责的,党和政府不允许这样做。”同时又对水电部主要领导也提出了警告。
  七、要节约用水,爱惜民力。李先念一再强调搞农田基本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节约用水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水是很大的财富,要使我们的同志都认识这个问题,要克服‘浪费一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错误论调。只要有可能,就把水蓄起来,但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好,要逐步来。”他提倡要农民学会灌溉,尽量不浪费水。修农田水利,搞农业要出几身大汗,要苦干,但不要硬干,要巧干。要注意劳逸结合。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群众同甘共苦,克服指手画脚、只说不干、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要带领群众狠干再狠干,“但也要注意爱惜人力、物力,合理安排劳动力,保护社员群众的健康,特别要保护妇女的健康,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1975年9月5日,国务院在湖北省革委会《关于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检查报告》的批示中,对李先念关于治水的上述批示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归结为“六个一定”:“对水库、河道、堤坝等防洪工程,一定要严格检查,一定要严肃对待,一定要有保险系数,一定要总结经验,一定要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一定要提高抗洪防洪能力,使其能经得起特大洪水的考验。一年不行,两年、三年也行,再长一点时间也可以。这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责任编辑 陈小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