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陈独秀与岳王会的创建

作者:祝 彦




  常恒芳亦于1946年回忆此事的经过时说:“我们的组织名称叫岳王会,意思是崇拜岳王精忠报国的精神……”“那时参加组织的,大概只有三十多人。所订章则,不外为反对满清。那时一般人,大概都倾向立宪,就连我那时对政治的认识,亦只看到三权鼎立。我们将章则拟好后,字句还夹杂许多不相干的话进去,使人家看不出,以防泄漏,这是秘密的表现。第一次开会在芜湖关帝庙烧香,宣读誓约。并在芜湖租了两间房子,作为联络的中心点。我们在通信的时候,都用假名字。”
  《吴烈士旸谷革命史》载:“烈士即于是年(1905年)冬返国,号召同志密谋光复,又恐事败牵动本部,乃创立江淮别部曰武毅会,其与南京一部如柏文蔚、倪烈士陈典,胡王维栋,龚君振鹏联合者曰岳王会。”
  《柏文蔚传》中云:“文蔚出走皖北,遍访张孟介,岳相如诸同志,与之约誓。到芜湖与李光炯、刘光汉等组织秘密机关于安徽公学中;又与陈仲甫立岳王会,招收少年有志之士……至是江淮间革命之要基益固。”
  冯自由著《戊申熊成基之役》说:“时有岳王会之设,为安庆军界运动革命最先之组织。”陈春生《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一文中亦有同样的记载。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中说:“其在练军堂如柏文蔚(字烈武)、郑赞丞(字芳荪)等,提倡革命,不遗余力,于是创立岳王会。”又《范烈士传甲传》中说:“光绪三十年,皖省初创新军,乃纠合皖北英才之士,如张汇滔(张孟介),张靖夫,石德宽等多人,投入其间……其初次应征到皖之时,即与柏文蔚、常潘侯、袁子金、薛子祥等多人,组织岳王会、华族会,收罗天下英才,惟其名义太深,难以普遍,后立维新会。”宋教仁著《程家怪革命大事略》(上)说:“黄兴毕业归国,以上海之军国民教育分会,改为爱国学社。说者谓湖南之华兴会,安徽之武毅会,浙江之光复会,皆由是而出。”《阜阳县志续编》(卷十)《杨国弼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时同盟会尚未成立,各地革命组织随处异其称谓,其皖者,以岳王会最著,国(杨国弼)因加盟焉。”
  以上资料说明,在辛亥革命前,安徽省内即有一个革命组织在领导全省的革命运动,安庆新军是他们活动的基地。这个组织出现的时间,可以肯定在同盟会成立之前,它就是岳王会。宋教仁所指的与华兴会、光复会同时出现的安徽革命组织,误为武毅会,应该是岳王会。
  
  联络新军,发动武装暴动
  
  在岳王会成立之前,陈独秀就已认识到暴力斗争的重要性。因此,他主张联络、整合省内革命力量,尤其是军界的武装力量。1904年2月,安庆武备学堂头班学生毕业后,皖抚即令招募新军300人,归毕业学生训练,名曰武备练军。所招士兵“皆先身材合格,年少识字者充当”。柏文蔚因参与藏书楼演说被安徽大学堂开除,便投身武备学堂练军,继续革命活动。在学堂里柏文蔚发起组织“同学会”。“入会者,多淮上健者”。所谓“淮上健者”,又以寿县人为中心。对于这批新生力量,陈独秀和柏文蔚等都十分重视,认为安徽的革命大业,必须由团结、组织“淮上健者”着手,乃于1905年暑期相约访游皖北,发动新军中的进步分子。
  关于此事,柏文蔚的遗著中有详细记载:
  
  旋约陈独秀、宋少侠、王静山、方健飞诸君作皖北之游,遍访江湖侠为之士。于是有石敬五(竞武)、宋健侯诸人,皆为吾人之健将焉。
  (皖北)诸同志多热心奔走,创办学校,开通民智,灌输革命思潮,大有一日千里之势。会党兄弟,绿林豪杰,群相附翼。因陈独秀、王静山等先至怀远等地到寿州,即住文蔚家中。独秀与孙毓筠(少侯)在寿初次见面谈革命。从此与淮上诸同志深相契合,革命思潮遍于乡里。留家数日,即与独秀起早至下塘,适裴书田所办知新学校与李寿臣所国办求是学校,互争学产,力为调处,两日不成,经合肥至芜湖。
  
  陈、柏皖北之行,使全省的革命力量有了中心,省内的革命思潮很快发展起来。安庆武备练军革命力量,再加上芜湖安徽公学的革命力量,使岳王会拥有了较为强大的革命队伍。
  岳王会成立后,为了更有效、更直接搞兵运,不少会员索性直接投入新军充当士兵。常恒芳回忆道:“这年秋天,清政府决定在总督所在地成立一镇。由于干部不够,乃在安庆举办干部培训班,人员由绿营挑选。好的可以当头目,作为新军的干部。我感到要革命非有武力不行,看见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也想进去,但是我不是绿营里的人,没有被挑选资格。因此,我找了督练公所中有两个从南京柏烈武那里来的教练官,请他们把我保送到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分五个队,每个队里都有我们的同志。我入训练班后,虽然是学员,但因为我是岳王会的安庆分部长,仍然可以对岳王会的同志起领导作用。那时,像迎江寺定塔里和大观亭后面的树林都是我们开会的地方。”岳王会在发动新军武装起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革命力量。
  岳王会在新军中的工作成绩显著。正如常恒芳所说:“每个队里都有我们的同志”。《范烈士传甲传》中亦说:“凡在新军之中,稍有知识血性者,无不收入其间。新军两标余众,无不唯命是听。”可见岳王会与安徽新军之间关系密切,新军中多数下级军佐和士兵都受到岳王会的影响,倾向革命。当时岳王会核心领导人分布在新军训练所里,岳王会的一切活动,均通过外围组织,从而保证了核心组织的安全。
  岳王会创立后不久,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为联络国内各地革命力量,孙中山指派一批同盟会干部回国筹建同盟会地方组织。派往安徽的是原岳王会会员吴旸谷。吴回国先到南京,很快与柏文蔚、倪映典、胡维栋、龚振鹏等岳王会成员联络上,在鸡鸣寺召开秘密会议,柏文蔚“首先率岳王会(南京分部)全体同志加入”。吴随后又回到合肥,筹建同盟会安徽分部,即所谓“江淮别部”(又名武毅会)。一时间武毅会与岳王会同时在安庆、合肥之间活动,在吴的鼓动下,许多岳王会成员加入了同盟会,岳王会的创建者之一常恒芳,在柏文蔚等加入同盟会不久也转入同盟会。
  1906年夏,岳王会以总会名义作出决议,接受吴旸谷等人的介绍,全体加入同盟会。资料记载:“丙午夏,(岳王会)总会决议接受吴旸谷、张根仁之介绍,全体加入同盟会,于(是)在各学校各机关者,另组华族会,在军营另组慰心会,是乃外围组织。”但唯独岳王会的缔造者和总会长陈独秀没有加入。对于岳王会会员加入同盟会,他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而是悄悄地去了日本。
  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没有与岳王会联系和合作,由于孤军奋战而失败。至1908年秋,岳王会势力在安庆已有很大发展,其中不少成员在新军中担任领导职务。原计划利用新军在太湖会操时机发动起义,后因领导人被捕,起义未能如期进行。11月26日,光绪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的消息传来,岳王会认为是天赐良机,即于当日下午在杨氏试馆召开紧急会议,举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决定于当晚行动。参加起义的有新军马营、炮营全部、第六十一标全标、第六十二标第三营、辎重队一部,激战3昼夜,起义失败。起义失败后,由于遭到疯狂镇压,安庆的岳王会组织由此瓦解。(责任编辑 谢文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