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西安事变七十周年随想

作者:黄 华

立即同张学良长谈,支持张学良关于争取蒋介石抗日,在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下释放蒋,并拥护蒋做全国抗日领袖等主张。为同宋子文谈判,周恩来向张学良、杨虎城建议提出停止内战、下令全国援绥抗战、成立抗日联军、实行民主、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得到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完全支持。在西安,周恩来、张学良和杨虎城同蒋介石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等进行了长时间诚恳的谈判,并提出解决西安事变的合理主张和建议。12月24日在会见蒋介石的时候,周恩来说,只要蒋介石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红军可以听蒋的指挥。蒋介石当即表示要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周恩来在极其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忠实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
  12月25日,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张学良并陪同蒋介石乘飞机返回南京。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遭到蒋介石的报复,张学良被软禁长达50年,杨虎城及其家人、秘书一家被囚禁和杀害。
  西安事变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发生的。张学良、杨虎城在发动事变时并没有预先告诉中共,但在事变发生后连夜告知了中共中央。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是中共和张学良、杨虎城达成一致见解和共同努力的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当时面临民族危机的中国时局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人对西安事变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贯给予高度评价。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从而进行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最后胜利。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周恩来在1956年纪念西安事变二十周年时动情地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是我国的千古功臣,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悲壮事迹,将永远被世人赞颂和纪念。”
  对于张学良为什么要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送蒋介石去南京,作出明显牺牲自己的抉择,我认为随着一些档案材料如张学良西安事变日记的公开,世人可以作出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我个人认为,张学良的这一行动,绝不是鲁莽之举,也不是意气用事。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谙蒋介石的秉性,深知蒋介石会认为张、杨举行兵谏,是犯上作乱,损坏了他最高领袖唯我独尊的形象,罪莫大焉,因而恨之入骨。张学良踏上送蒋返宁和束身归罪的道路,主动接受军法审判,承担起全部责任,给了蒋介石以维护领袖尊严、挽回面子和下台阶的机会,从而避免了内战的爆发。张学良此举,是从大局出发,意在牺牲自己,保护他人。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张学良的行动确实起到了这一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刘荣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