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申报》报道的西安事变

作者:梁严冰 董艳华

代办向中国政府郑重声明,苏联政府不但与西安事变始终无任何联络,且自满洲事变以来,苏联政府无论直接或间接,皆未与张学良发生任何联络,因此对于中国共匪之行动,不负任何责任。斯代办末称,苏联政府对于现在中国内一部分人及新闻纸所散布之流言,似认苏联政府与西安事变有任何联络者,非常惊异愤慨,希望中国政府设法制止云云。
  苏联政府急于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干,且对张学良的行为进行了适度谴责,这种态度显然与二战在即,苏联忙于建设备战,既不想引起德日法西斯的注意,也不愿得罪未来的盟国有关。 德、意两国则认为,西安事变是共产党煽动的结果,张学良是受到了苏联的暗中支持:“关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城事变,政界人士顷纷纷加以评论,成谓此乃第三国际活动所产生之新形势,各报并以大字标题,在封面登载事变消息,其中《罗马人民报》载称,此次事变实乃共产党在远东从事煽动之结果。《使者报》载称,张学良自数月以来,即欲与莫斯科合作。意大利《名声报》名记者盖达宣称,张学良所耗费之金钱与军械,必系取给于苏联,自无疑义。”
  
  《申报》对地方实力派反响的报道
  
  从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国民政府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西安事变使蒋介石沦为阶下囚,地方各派的表现则是五花八门,各有打算。
  阎锡山是较早得知西安事变的地方军阀之一。《申报》称,张杨在事变后曾联名向阎锡山通告事变经过。阎锡山得知消息后,当晚(13日)召开紧急会议,研讨事变起因及今后应变方策,今晨(14日)各报登载后,社会对张叛变同深愤慨,咸候蒋在陕之真实情况,阎今晨仍赴自省堂,对监政会干部训话,力持镇静。阎锡山13日晚召开紧急会议研讨的结果,部分地反映在了14日给张杨的回电中:
  弟有四条问题质诸兄弟:第一,兄等将何以善其后?第二,兄等此举,增加抗战力量乎?减少抗战力量乎?第三,移内战为对外战争乎?抑移对外战争为内战乎?第四,兄弟能保不演成国内之极端残杀乎?前在洛阳时,汉兄曾涕泣而道,以为介公有救国之决心,而方法上有所矛盾。今兄等是否更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为。记曾劝汉兄云,今日国家危险极矣,不洽之争论,结果与国不力,当徐图商洽。不洽之争论尚且不利国家,今兄等行此断然之行为,增加国人之忧虑,弟为国家,为民族,为兄等,抱无限之悲痛。请兄等谅察,善自图之。
  忧虑重重而又措辞谨慎,确实是阎锡山的风格。
  宋哲元、韩复榘获悉蒋被张杨扣留,对外发表谈话时却顾左右而言他。《申报》14日载:“宋哲元召僚属会谈,严禁造谣惑众,竭力维持治安。”并派天津市府秘书长发表谈话:“西安事真相犹未明,本府接确报,蒋安全,际此严重时期,唯望市民力持镇静,勿躁勿慌。以市长十三日下午六时在市府接见日军部参谋和知寿田,津市治安绝无问题,我当尽力维持。”山东的韩复榘则致电何应钦:“主张设法营救蒋委员长出险,为解决西安事变之第一步骤”。
  宁夏马鸿逵、安徽刘镇华等则坚决主张讨伐张杨,他们“均电呈中央国府,表示拥护中央,并请下令讨伐”。此外,余汉谋、黄慕松也表示“拥护政府,维持地方治安”。
  
  李宗仁、白崇禧则态度谨慎,但表“痛惜”之情,并致电孔祥熙,称“委座年来,奔走各方,席不暇暖,公忠体国,亦为士人所共知,汉卿痛念乡邦,一时激于情感,发生轨外行动,使委座落难西安,全国震惊,弟尤痛惜……此间一切安定如常,请抒廑念”。
  傅作义则一再提及“前方将士”,称蒋介石一贯志在御侮,西安事变之发生当是误会所致。《申报》记者记录了傅作义18日的一番谈话:
  国家年来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一切均有显著进步,本年统一完成,国家景象极佳,机运转变,国际地位亦改观,方期继续努力,完成民族复兴大业。不意西安事变突传,全国忧惶悲愤,不可名状,前方将士,尤为痛愤,盖以蒋公身系国家安危,今此事件,不仅蒋公个人问题,实国家存亡关键。国事前途,演变如何,实抱无穷隐忧,惟前方将士,虽日来无时不在悲痛之中,贮盼主动者之早日觉醒,化险为夷,但对所负守土卫侮之神圣职责,绝未敢忽,盖均认识惟在前方牺牲,方足以表现委座之意志,明变不馁,方不负委座平日之训练,故军心士气,不但未稍沮懈,凡因此益增沉痛奋动,前线将士,均以最大努力,遵照最近中央命令,以坚强牺牲之精神,贯彻委座以往指导,表现委座艰苦救国之意志,并发挥其所授之抗战方略,俾使误作者得以觉醒。
  
  《申报》对社会各界舆论的报道
  
  西安事变爆发后,社会舆论哗然,《申报》对此也作了详尽报道。12月13日,中央国立研究院、中央大学等7家学术单位就西安事变通电全国,14日,《申报》即登载了通电全文:
  全国各报馆均鉴,近岁扰攘,外侮频仍,张贼学良,拥兵一隅,坐失边关,舆言死绥,久应置典,中央含宏,冀收后效,而豺狼成性,怙恶不悛,当国家统一之际,绥乱将平之时,竟乃包藏祸心,劫持统帅,摇乱国本,构成奸谋,复乃粉饰邪说,蛊惑青年,迹其用心,校其前事,此面可忍,孰不可怀!同人情切存亡,悲深微管,逢此变,怒气填膺,谨书下情,驰电申讨,凡有血气,盖于来,临启迫切,不尽愤懑,诸惟公鉴不宣。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大学,国立编译馆,国立中央博物院,国立中央图书馆,私立金陵大学,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15日,东北同乡会表示了对待西安事变的态度,《申报》对此予以报道:津东北同乡,14日在吴源濂宅集会,到会元老派在野要人甚众,决议:一,发出通电,请全国东北同乡,一致奋起营救蒋;二,电劝张学良悬崖勒马,以国脉首领为重,速送蒋出险;三,派同乡有资望者赴陕奔走营救。
  16日,《申报》又披露了北平各大学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徐涌明、李丞、李书华、陆志韦、李麟等15日致张学良的电文:
  西安张汉卿先生鉴,陕中事变,举国震惊,介公负国家之重,若遭危害,国家事业至少要倒退二十年;足下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卫护介公出险,束身待罪,或可自赎于国人。若执迷不悟,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正为敌人所深快,足下将永为国家民族之罪人矣。
  同日,《申报》报道了全国各界对时局的宣言:
  全国新闻界对西安叛变,群情愤激,特于前昨两日,分起发表对时局共同宣言,对时局发表意见,两日间各地报馆纷纷来电赞同,截至今(15日)夜,所接签名报馆,已遍全国各省,国内舆论界以及全国各地报馆通讯社,一致连署,发表共同宣言,在中国新闻历史上,尚为创举,其意见表示已有重大影响,当可想见,兹录其原文如左: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长蒋公在西安蒙难之第四日,全国新闻界谨以各报馆之连署,公表其对时局之共同意见,中外各界,幸垂听焉。第一,中国今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