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南京慰安妇的血泪
作者:经盛鸿
定在夫子庙,贡院街海洞春旅馆原址,及市府路永安汽车行原址,暨永安里全部房屋,分设‘人民慰安所’二处,业已修理,一俟工竣,即行开幕,除已分别呈报各主管机关外,理应备文呈报,仰乞鉴核,准予备案,并加保护,是为德便。”王承典立即批示:“照准并转警务厅派员前往查看。”(这张“呈文”原件现在收藏在南京市档案馆中)很快,所谓“人民慰安所”就正式挂牌营业。据现居住在贡院街15号204室的李甫老人(1912年生)证实说:“贡院街海洞春旅馆原是韩姓老板开设,韩老板在日军占领南京前即逃走。旅馆由汉奸乔鸿年在海洞春旅馆原址开设人民慰安所,里面的妓女都是中国人。”此处建筑现已被拆除。
由中国流氓汉奸与伪政权开设的慰安所在日军占领南京初期,曾一度受到日军当局的欢迎。但日军当局毕竟对之存在种种疑虑与顾忌。在南京社会秩序渐渐恢复以后,特别是在日本对华实施所谓“新政策”后,日本当局不得不收敛起一些极易引起中国人民反感的霸道行为。于是,这类慰安所在南京逐步减少,或停办,或出让给日侨娼业主经营。
日军部直接开办或委托
日侨娼业主设立慰安所
日方在南京设立慰安所的第三条途径,是由日本军部自行开办,更多的则由日本军部委托日侨娼业主在南京择地设立。慰安妇开始多是日军部从后方征调的日、朝籍慰安妇,后来被掳掠来的中国妇女不断增加。这类慰安所逐步成为“主流”。南京的中国居民以慰安妇的国籍分别称这些慰安所“日本窑子”、“高丽窑子”、“中国窑子”。这类慰安所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地区:
一是南京城南部,从夫子庙到大行宫一带。由于这一带是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又是日本当局划定的日本侨民聚集的“日人街”所在地,并且靠近日军的兵营与许多军事机关,因而由日本军方或日侨娟业主开办与经营的慰安所多而集中。据当时在这里一家小饭店做学徒的高成明老人(1927年生)在2005年11月21日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南京科巷当学徒,做面行,卖面条馄饨……科巷那里全是窑子,那时叫慰安所,二条巷、四条巷、利济巷、文昌巷都有,有七八家呢!全是楼房。有日本窑子,也有中国窑子。墙上有牌子的。中国窑子里全是中国姑娘,里头有照片,有编号的。你找一号,一号就来接你。没有中国人进去的,只有翻译能进去。”这一带的慰安所较大的有:
“安乐酒店慰安所”。位于繁华的太平南路,由日军军部主办,公开名称是“日军军官俱乐部”,实际上是一家由日本军方直接开办的高级别的慰安所。该建筑现改为江苏饭店。
“松下富贵楼慰安所”。位于南京常府街细柳巷福安里5号。这家慰安所里的慰安妇多是日本妇女与中国妇女。40多间房间,除一间办公,其余都是慰安妇“接待营业”的场所。此处部分建筑现还存在,慰安所遗留的日式浴缸、榻榻米及一些家具也保存至今。
“青南楼慰安所”。又名“菊水楼慰安所”。位于文昌巷19号白菜园大院,曾住在科巷的潘纪文老人作证说:“东白菜园与西白菜园的洋房内有日军慰安所,有中国妇女包括台湾妇女,还有朝鲜妇女。”此处建筑遗址现还存在。
“东云慰安所”,又名“东方旅馆”。位于利济巷2号,原是一位有钱人杨普庆在战前建造的高级住宅区“普庆新村”的一部分——一座长方形的水泥砖瓦结构的二层楼洋房。这家慰安所里的慰安妇多是年轻的朝鲜妇女。据世代居住在利济巷14号的杨秀英老太(1908年生)接受我们采访时说,“高丽窑子”就在她家房子的后面,老板千田常到她家杂货店购买烟酒等物。她认识这家慰安所的许多朝鲜慰安妇。此处建筑遗址现还存在。
“故乡楼慰安所”。位于利济巷18号。这里是“普庆新村”的主体部分,有相同式样的二层楼洋房8幢,里面都是日籍慰安妇。居住在利济巷14号的杨秀英老太的儿子张传铭(1931年生)作证说:“日本投降时我十多岁,知道一些事。离我家不远有一个垃圾箱,里面丢了很多避孕套。当时中国人不知道用这些东西的,所以证明利济巷18号是日本窑子。”此处建筑遗址现在还存在。
“吾妻楼慰安所”。位于科巷南寿星桥口,与“东云慰安所”隔街相望。家住附近的沈玲老太(1927年生)在2003年1月陪同笔者前往实地调查,指着“吾妻楼慰安所”旧址说,当时这家慰安所大门上方,高悬大幅招贴,上书“扬州姑娘”四个大字,以作广告宣传。现在房子都已拆除了。
城南部其他慰安所还有:“浪花楼慰安所”,位于中山东路四条巷树德里48号;“筑紫屋军食堂”,这是以“食堂”名义提供性服务的变相慰安所,位于南京市中心洪武路18号;“朝日屋军食堂”,由原“筑紫屋军食堂”改名;“大华楼慰安所”(亦称“大观楼慰安所”),位于白下路213号,现已拆除,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太平洋保险公司”大楼。
二是城北部下关一带。因为这一带地区是南京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集中地区,下关火车站与长江码头又被日军军管,因而驻防日军较多。日本当局在这里设立了多家慰安所,主要有:
“华月楼慰安所”。位于下关商埠街惠安巷13号,为一幢三层木质结构的楼房。据当时居住在惠安巷16号开裁缝店、经常为慰安妇们缝补衣服的樊桂英老人接受调查时说:“在慰安所进门的地方有一个客厅,客厅里有人售票,四周墙上挂满慰安妇的照片。慰安妇不叫名字,都称呼多少号。记得是从1号到25号。绝大多数是中国姑娘,以扬州人最多。”我们查获到一块写有该所管理条文的木牌,此处建筑刚刚拆除。
“铁路桥慰安所”。位于下关石梁柱大街85号,是一座约有30余间房间的平房。当年在这附近一家旅馆工作的刘聚才老人作证说:“这所房子如同旅馆,有一个大门进去,中间有一条小过道,两边各有十几间房子。一进门有一个柜台,有一个日本男人坐在那里。当时我们经常能看到有30多个妇女出来散步。在冬天有太阳时,她们都坐到门口晒太阳取暖。这些妇女大都穿着日本服装,也有少部分人穿中国衣服。这个慰安所是一个40多岁的日本男人管理。他的管理相当严格。我当时才十七八岁,那些女的有时还主动要跟我们讲话,但那个日本人总是很凶狠地训斥她们。这个慰安所只对日本军人开放。里面所有的慰安妇都有号码,来慰安所的日本人须拿钱买票后才能选择号头进去。我有时看到有穿白大褂的医生来为她们打针。”现铁路桥改名为惠民桥,原慰安所的平房已不复存在。
“鹤见慰安所”。隶属驻南京的日本海军部队。
下关一带其他慰安所还有“日华会馆慰安所”、“圣安里A所慰安所”(日本慰安妇)、“圣安里B所慰安所”(中国慰安妇)、“东幸升楼慰安所”、“煤炭巷慰安所”等。“东幸升楼慰安所”位于下关大马路德安里14号。“煤炭港慰安所”位于惠民桥升安里。“大垣馆军慰安所”位于下关大马路。
三是城中部地区。因为这一带地区虽是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