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1958年农业经济学界“拔白旗”运动始末
作者:王立诚
1958年召开的“全国农业经济科学讨论会”是当时“左”的错误思潮的产物,是违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指示精神和党的一贯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当年,有的地方党委在得知这次会议的情况后也是有不同看法的,例如北京市委就曾坚持纠正这次会议在北京农业大学所造成的错误影响,拒不批准该校党委关于开除农经系有关负责人党籍的决定。
“全国农业经济科学讨论会”被称为“拔资产阶级的白旗”,是不符合当时农经教育界的实际的,是歪曲了当时的历史事实的。根据1958年-“全国农业经济科学讨论会”印发的正式资料,在会议上揭发和批判的一些所谓的“资产阶级农业经济学”或“反动的”农业经济理论观点,除少数人如卜凯主要是批判他在旧中国主编的三本书和他领导的农村调查研究工作是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旧账以外(其实卜凯是一个美国学者,回国后仍担任美国某著名大学的农经系主任,并非如会议上所批判的,是美国“情报特务”。他的夫人即赛珍珠女士曾写作以中国农村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如上所列举的一些牵强附会的所谓“批判”,在这些揭发批判中并没有发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农业院校农经教学中继续贩卖反动政治观点的任何事例。这实际上是把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与政治问题混淆起来,把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上的问题与现实农经教育与研究工作混淆起来。
与此同时,“全国农业经济科学讨论会”简单地否定农业经济科学固有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片面强调以党的方针政策代替理论教育。这就禁锢了农经界的学术空气,以至于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许多年间农经教学以演讲和论证党的农业政策为主,有的照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水平低下,缺少实际的研究与创见,造成了农经学术界多年的低潮。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农经系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是十分重视的。1952年,教育部曾调集全国农经系师生集中于北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并组织他们参加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建设。在此以后,在农经教学中,号召他们向苏联专家学习,一度借用苏联教材,重新编写适合中国情况的农经教材,培训并调整、充实农经教师队伍,其中许多人参加了思想改造运动,提高了认识,大多数人决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检查了自己所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进步较大。有的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到1958年,农经教育界的调整、改造初具基础,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端,但是这次会议完全无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农经教育界所做的大量工作,否认广大教师的进步和要求进步的愿望,割断历史,片面地看待农经教育,是不对的。
现如今,较多的专家认为,农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生产技术学科的交叉。它的研究对象是农业中的诸项经济问题,既包括农业中的生产关系,又包括农业中的生产力,把它当做主要研究农村中的生产关系的科学是一种片面的提法。农业经济学家坚持自己的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客观性和方法论是有其科学根据的,绝不是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那时,农业经济学受到无理的批判,是有其社会的和历史的特殊背景的。这主要是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否认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是不尊重经济科学的,那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责任编辑 刘荣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