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我所知道的一波同志

作者:林 一




  99岁的一波同志走了,永远地走了。噩耗传来,我(滕代远同志夫人——编者注)彻夜难眠,往事历历,萦绕胸次。代远与一波同志早在1940年就相识,在一起共事多年。我1941年就认识了一波同志,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过。60多年来,我们常有一些交往。我在这里记述了与一波同志交往中的片断。从这些往事片断中,可以窥见这位伟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为人、胸襟和高尚品格。
  
  文武全才有胆有识
  
  一波同志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代远多次对我说:“一波同志了不起,有胆有识,懂政治,懂军事,懂经济,是个文武全才。”
  代远第一次见一波同志,就对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是在1940年5月,代远奉中央电令去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途中经过晋东南决死一纵队驻地,见到了一波同志。他俩虽是初次见面,但彼此都了解对方的情况。
  1939年底,阎锡山在蒋介石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率先发难,发动了企图消灭新军的“十二月事变”。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的代远奉命从延安来到晋西北,代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反顽斗争;而一波同志则亲自率领新军进行坚决的自卫反击,使阎锡山反动倒退的行动不能得逞。
  一波同志和代远第一次见面时,反顽斗争已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俩一见如故,彻夜长谈,一起认真研讨党中央、毛主席对处理“十二月事变”的一系列指示,深感这些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已被实践所证明。
  后来两个人回忆起这次见面都很兴奋。一波同志说:“我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我真想留他多住几天。但他身负重任,不得已才把他送走了。”代远深情地讲道:“和一波长谈后,感到他工作上具有超人的魄力,具有超人的智慧。”
  我第一次见一波同志是1941年。当时,我在八路军前总秘书处任秘书,一波同志是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武军寺村八路军前总驻地,向彭德怀副总司令汇报工作。彭总叫我前去作记录。
  我一进彭总的办公室,只见一位身材魁梧的高个子,一袭戎装,浓眉大眼,面色红润,仪表堂堂。
  彭总操着浓重的湖南腔给我介绍说:“这个人名气可大啰!他就是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办共产党事的薄一波同志,他现在是太岳军区的司令员。”
  汇报开始后,正如彭总所言,一波同志是一口地道的山西话,讲起来滔滔不绝。他在汇报中说:“我们太岳区军民面对日寇大规模的‘扫荡’,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斗争,取得了可喜的战果。1940年到1941年春共进行了大小战斗千余次,毙、伤、俘日伪军官兵8000余名。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坚决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军队是骨干,群众是血肉,分开来都要失败,结合起来就是胜利。”
  彭总听到这里,高兴地一拍桌子,打断了一波同志的汇报:“好!讲得好!军队是骨干,群众是血肉,分开来都要失败,结合起来就是胜利!”
  彭总听了汇报后,对一波同志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最后还亲自陪他吃了饭。后来听彭总说:“薄一波是个干将,脑子灵,点子多,会打仗,会做政治工作,会做经济工作。”
  一波同志在领导经济工作中的能力、才干和智慧。在解放战争期间领导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工作中,就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示。特别是全国解放后,他倾力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善于把目前任务与长远任务联系起来考虑问题。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称他和李先念、李富春、谭震林四个管经济的副总理为“四大名旦”。
  
  维护团结顾全大局
  
  一波同志一贯坚持原则,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他担任正职能集思广益,从善如流;担任副职能摆正位置。主动配合;对同级领导是尊重谦让,精诚合作。
  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刘伯承、邓小平是军政首脑,一波同志是中央局副书记、军区副政委,代远是军区副司令员。这是代远和一波同志真正在同一个领导班子里合作共事。他俩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积极协助刘、邓首长组织指挥了震撼中外的上党战役、平汉战役。
  1946年秋收后,由于刘伯承、邓小平继续率领野战部队在前线指挥作战,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一波同志和代远主持中央局和军区的日常工作。他俩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确保了刘、邓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的后勤供应。
  1947年9月,中央为了在军事上配合和支持刘、邓大军南下,命令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六个纵队到冀鲁豫、豫皖苏地区对敌作战。刚刚在苏北打完“七战七捷”的华东部队,人员疲劳,物资匮乏,急需得到物资补充。陈毅同志给晋冀鲁豫中央局发来电报,要求帮助解决华东部队的武器、弹药和粮秣供应。那时一波同志正在平山参加全国土地会议。接电报后,代远立即让戎伍胜(边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军区后勤部长杨立三等赴华东具体协商解决。双方协议:先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军区供应所需物资,以后由华东地区归还。
  随后,代远和杨立三立即前往冀鲁豫边区,住在那里,负责给陈、粟大军送粮食、被服,补充兵员,组织民工。一波同志则负责筹款,每天保证陈、粟大军25万元的经费(折合小米22500斤)。为了确保战争供应,一波同志到边区政府财经部门动员大家:“你们只要保证战争供给,成绩就能打90分。”当时全部地方干部只供给一半,另一半由本单位生产自给;所有游击武装一律“一手拿枪,一手生产”,不领取任何经费。
  随着战事的迅速扩大,华东野战军所需物资也急剧增加。当年的11月24日,陈毅同志又专程来到晋冀鲁豫中央局驻地河北武安县冶陶镇,商讨增加供应问题。那天黑夜,一波同志、代远和宋任穷提着马灯,到郊外接到了陈毅同志。陈毅同志一到冶陶,就查看中央局和军区的驻地,边走边说:“太简陋了,太简陋了。”
  一波同志说:“我们的兵工厂生产一发迫击炮弹,需要用掉1800斤小米,等于一个中农家庭的全年收入。”
  陈毅同志动情地说:“不来看看,不知道你们这样困难,你们身上真是万钧重担哟!”陈毅同志又感慨地说:“我们华野打仗,炮弹消耗太多,打一炮就是一个中农哟!” 一波同志连忙说:“陈老总,炮弹还是要打的,总不能老是小米加步枪嘛!我们给老总供应物资,可是一点也不小气哟!”
  代远接着说:“抗战时期,特别是1943年,前总和太行地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你陈老总的关心,主动帮助,给了我们大批款子和物资,解决了燃眉之急。我们有困难,你们支援;你们有困难,我们更应该支援。正如一波所说,支援华东,只要能做到的,我们一点也不小气。”
  “那好吧!”陈毅同志爽朗地大笑起来,风趣地说:“上次给我们的粮食、被服、经费,这次我来,不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