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奋斗在工业战线的薄老

作者:林宗棠

56%。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排在德国和美国之后。
  同时,机电产品出口战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加速机电工业乃至整个民族工业振兴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排名全球第四,其中,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竭力支持航空航天工业
  
  长期以来,薄老对国防尖端工业情有独钟,尤其对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倾吐了大量的心血。早在1955年上半年,为发展我国的国防尖端工业,中央决定成立由陈云、聂荣臻和薄老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工业的筹建,而薄老作为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1962年11月,根据中央决定,薄老又成为由15人组成、专管国防尖端科技核工业、导弹工业发展的中央专委会成员之一,在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工作。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的新时期,又得到薄老的大力支持。1988年初,我被任命为航空航天部部长。当时我是惴惴不安的,生怕不能胜任而影响这个战略事业的发展。我如履薄冰地走马上任后,就紧紧依靠航空航天部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制定了《关于航空航天工业几个重大问题的汇报提纲》。这个《汇报提纲》中的规划设想包括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和高性能机载设备,发展新一代新型导弹、新歼机战略防御杀手锏力量,载人航天飞船研制立项。很显然,实现这个规划设想,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就会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1988年8月,航空航天部党组一班人到北戴河,在向中央汇报以前,先向薄老汇报,听取他的指示。薄老听了汇报后非常高兴,他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魄力、远见卓识和经验、自信,立即表示坚决支持,鼓励我们鼓足勇气向中央汇报,希望我们坚定信心,科学办事,争取成功。这之后,我们的工作始终都得到他的关心、支持、鼓励和指示。但是这毕竟是一项跨越前人、极其艰巨的伟大工程,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难以预料的大风险。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我们已报中央同意,在以后项目的具体立项决策过程中,还是遭到相当大的阻力。有人坚决反对只有18个月研制周期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上马,认为技术上不可能、经济上不合算、政治风险太大;有人认为载人航天飞船立项还没有把握,需要论证,结果一论证就是4年;还有人认为研制新一代大推力航空发动机和高性能机载设备尚无能力、为时尚早,而表示坚决反对立项,等等。这就更显得薄老鼓励、支持的难能可贵,对于我们来说则更显得珍贵。正是有了像薄老这样的老领导、老专家们关键性的支持、鼓励,我们才敢于在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正式立项中立下军令状。
  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协同、航天航空人无畏奋战下,仅过去10多个年头,当年《汇报提纲》所确定的战略目标不少已先后实现,如“长征二号捆绑”大推力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新一代航空航天战略防御力量。航空航天工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令人欣慰的是,所有这些薄老生前都一一亲眼看见了。
  
  关心、爱护、教育、培养干部
  
  薄老深知优秀干部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关心、爱护、教育、培养干部成为他战斗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每个工作经历、我的每点成绩都与薄老关心、爱护、支持分不开。
  薄老对我人生最大的关心、爱护、支持,莫过于他给予我的教诲,特别是心灵的教诲。1980年2月,正式成立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前夕,经薄老提议、国务院领导研究同意,确定调我任机械委员会副主任,并由薄老和我谈话,可到正式公布时却没有我的名字。事后知道是因为有人向中央告了我诬状。像这样向中央告我诬状的事后来还有一次。对于这种事我的态度是照样走我的路,照样积极工作,但思想上也不是没有不解的。事实上,中央知道得很清楚,薄老也看得很清楚,但他什么都没说,坚信一个干部的承受力。几年以后,薄老给我送来了一幅他书写的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使我心灵震撼。薄老书写的字句引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杨卢骆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轻薄为文”,是时人讥笑“四杰”之辞。此诗意是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而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却始终不会影响、不会改变四子及其诗文,如同滔滔江河万古长流。这大凡是人类发展的一条规律。我把薄老用以教育我的这幅字句挂在家里大厅的正中央,时时激励自己,站高看远,胸怀开阔,心境荡荡。
  1998年11月30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理事会换届前夕,年满90高龄的薄老,已不再担任名誉会长了。但他还是十分关心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工作,专门给我打来电话。在此以前,吕东一定要我接他会长的班。我怕会误事,考虑再三,还是不想接。这时我就想趁机求教于薄老,希望他为我说句解脱不干的话。我对薄老说:“自己感到有三个不行:年龄不行、身体不行、水平不行,怕难以胜任。”却不曾想他说:“吕东同志推荐你当联合会会长,我认为可以,完全同意,我看你可以担当这项工作。年龄虽已超过中央规定,但必要时还是可以继续工作的。”紧接着他就是谆谆教导,说:“身体不好,是要多加注意的,要好好治疗保护,但也不要太紧张、太在乎。要以保重身体为主,做好工作。做一点工作,比什么工作都不做,对身体有好处。但不要搞得太累太紧张,要安排得宽松一些,轻松一些。陈云同志说,少做即多做,多做即少做,是很有道理的。在保护好身体的基础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能多活一年,就能多做365天工作。曾国藩说,能办大事者以能多找替手为第一要义。要多找几位同志来一起工作,充分发挥大家的作用,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我相信你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薄老还再三嘱咐:“你就把我刚才讲的这番话,给几位老同志转达转达,给大家也传达传达。这就是我对中国工经联的最大支持,也是对你的最大支持。”此话此情,点点滴滴,沁我心肺,感人至深。
  薄老把陈云同志书送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比、交换、反复”条幅悬挂在大厅衣服架上,时时警示自己。他就是这样做的典范:对事业、对工作忠心耿耿,孜孜以求;对同志、对干部关爱有加、教诲不倦。他为人平凡,功勋卓著。
  薄老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文章中说:“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凡建非常之业,必赖非常之人;而壮哉非常之人,必成非常之功。”他称小平同志是建“非常之业”、成“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薄老一生,始终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开辟社会主义道路而冲锋陷阵。薄老不也是建“非常之业”、成“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么?
  
  责任编辑 汪文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