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改革开放之初杨尚昆在广东
作者:苏维民
调动干部积极性注重培养地方干部
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集中精力探索、开辟一条改革开放新路,必须团结广大干部,首先是基层干部,解除他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调动起他们最大的积极性。1979年2月7日,杨尚昆在佛山地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保护基层干部,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他说:“基层干部,包括县委的同志在内,应该讲是最辛苦的。我在中央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认识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他们确实是风里来雨里去,大多数同志是想把工作搞好,把生产搞上去的。当然,有错误应当批评,但对公社以下的基层干部应该以讲道理为主,以表扬鼓励为主,同情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困难,保护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当然,也有少数不好的,违法乱纪、贪污腐化,但这只是极少数。只要不是反革命,又不是刑事犯,对他们都应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多做思想工作,少处分,更不要动辄开除党籍、撤职。总之,我们要关心干部的疾苦,基层干部有很大功劳。‘文化大革命’最乱的几年,他们还在工作嘛。过去许多政策是中央定的,省委定的,出了毛病责任在中央,在省委。下边的同志辛辛苦苦地工作,是没有责任的,运动一来,什么问题都扣到他们头上,是不公平的。这个问题我们的县委要认真讨论,要保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只要他们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要多体谅,多鼓励。过去批评不当的,县委要主动承担责任。当然,对个别坏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对那些‘造反派’、搞帮派活动的人,有的问题很严重,有的是跟着人家走,这些都要分清楚,分别对待。要坚持实事求是。”
杨尚昆到广东后,首先面临调整各级领导班子问题。领导班子不调整,局面打不开,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一句空话。调整、整顿领导班子,不是只调整一两个人,也不是干部大换班,而是组建一个能联系群众,真正成为带领本地区、本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集体。在杨尚昆兼任广州市职务以前,市委已经有了一个调整方案。杨尚昆到职后,由于对干部情况缺乏了解,就提出调整领导班子的工作向后略微推迟,熟悉一下干部情况再定。这个意见经市委常委讨论一致同意。但是,很多干部职务未定,一些工作无法落实。有人议论说,你这个第一书记来了可以推翻以前的决定,将来再来一位书记也可以推翻你的决定,那不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吗?对此,杨尚昆解释说,“这不是‘长官意志’、‘一言堂’,是经过市委讨论同意的。假如明天把我调走了,后天来了一个张书记、王书记,他觉得杨某人在这里经市委同意的部分干部安排的不妥,要改变,提请市委讨论,这也是正常的。我声明,我到广东来,没有带一个干部,是‘光杆’来的,我的班子就是你们大家。现在市委工作的同志就是我的班子。”1979年6月,杨尚昆在市委三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调整和整顿领导班子的工作要继续抓紧进行。在调整和整顿过程中,要以思想整顿为主,在对“文化大革命”中犯有打砸抢错误、整过人,现仍居领导岗位,群众有意见的人,要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最低限度要作自我检讨,登门道歉,主动承认并自觉改正错误。对老干部要作妥善安置,组织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当时,广东的干部同全国一样,年龄老化。省直机关部、委、办、局以上干部中,56岁以上的占71%,11个地、市委常委,平均年龄55.8岁,56岁以上的占53%,不少老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因为“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十多年,恨不得一天就把十年的损失弥补上,快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你劝他休息,少做点工作,他还不高兴。但是,毕竟年龄不饶人,培养接班人问题迫在眉睫。对培养接班人,杨尚昆主张“台阶论”,就是说,得有点经历、经验。比如说,一个好的农村支部书记,一下子提为省委第一书记,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缺乏管理全省的经验和水平。接班人不但要品质好,作风正派,党性强,身体健康,还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组织领导水平。同时,对接班人还要坚持不断地帮助、教育,使他们继续得到提高。杨尚昆强调,“这是我们全党当然也是广东省的头等任务。”杨尚昆在广东工作两年,出面讲话最多的是在组织部、纪检委和党校,不外是因为这些部门的工作直接关系着整顿党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建设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的问题。
在广东,由于历史原因,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新中国成立前后随军南下的干部占很大比重,大量培养地方干部,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是省委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他们更熟悉情况,更便于联系群众。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1979年夏,叶剑英在广州接见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同志时即席讲话,勉励大家同心协力把广东的工作搞上去,强调上下之间、地方干部和外来干部之间要加强团结,希望外来干部要在广东扎下根来,同时又希望本地干部迅速成长。不料,短短几句很好的话却引起轩然大波。一是讲外地干部要在广东扎下根时,只提到习仲勋,没有提杨尚昆,于是就有谣传说你别看杨某人如何如何,他在这里长不了。一是叶剑英在讲话时问今天来了多少地方干部,地方干部请举手!他看到举手的人很多,表示非常高兴。于是就有人跑到杨尚昆办公室,说叶帅又搞地方主义了。这些造谣的人不懂得,要求外来干部在广东扎下根来,并不是说外来干部到了广东就一辈子不能调动了,而是说外来干部应该全心全意把工作搞好,更重要的是带出一批干部,教会他们怎样工作,有了接班人,这才是真正扎下了根。不培养地方干部,什么都要自己去干,一直干到老、干到死,也还是没有生根。
祝贺农民“恭喜发财”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广东一些地方,例如龙门县,也出现了包产到户,承包土地搞小庄园、小果园、小竹园等,类似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此省委的态度是因势利导,基本肯定。1979年2月7日,杨尚昆在佛山地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话强调,“‘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把我们的国家搞得混乱不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还有百分之几的人吃不饱,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卖儿卖女、大量逃荒的,国家搞成这样,令人痛心。当前,我们必须把局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搞上去。现在最苦的是农民,首先是让农民喘喘气,休养生息。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首先把农业搞上去,争取农业大丰收,让人民吃饱肚子。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加强对农村的领导?我想是要的,不要领导,还要你共产党干什么?省委、地委都可以取消了。但是,这个领导不是瞎指挥,农民经不起折腾,因为农民底子太薄,今天这样折腾,明天又那样折腾,越折腾越穷。要实行正确的领导,就要开动脑筋,多花气力。干部要深入到下面去,给农民当参谋,同农民一起商量什么事可以办,应该怎么办;什么事不应该办。有争论的,无非是你说服我,我说服你,不是压服,不要强加于人。当然,这样的领导工作方法,花费的气力要大些,要做充分的思想工作。现在要搞农业现代化,靠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化那一套经验是不够的,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下点功夫,多考虑一些问题。”
杨尚昆在讲话中还讲了陈云概括的“全面、比较、反复”的辩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指出,“我们想问题,要先想想这一边,再想想另外一边,既想过去好的东西,也总结过去的缺点,要把脑筋打开,想得全面一点。还要进行比较,过去的经验,现在的经验,究竟搞得对不对,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反复思考,我这个点子出得对不对,照这样去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出了问题怎样去纠正,还有什么办法比现在的办法更好的,叫做深思熟虑嘛!总之,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样,就把让农民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同破除自己的思想顾虑,保护农民积极性、创造性统一起来了。当然,也会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两个文件不是讲要坚决制止包产到户,决不允许分田单干吗,现在你杨某人又这样说,这是自己否定自己嘛!我说,凡是决定了的东西都不能改,不能随着情况变化而变化,那是‘两个凡是’思想。”实践证明,省委是正确的,广东的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