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中国与原苏联国家建交始末
作者:田曾佩 汪文庆 刘一丁
访问期间,代表团还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订了经济贸易协定。中亚地区这些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并表示愿意同我国发展传统的友谊,研究借鉴我国改革的经验,希望建立外交关系给扩大和加深彼此各个领域的联系以新的推动,把国家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有的国家领导人提出,应尽快实现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有的询问,中国何时能派来大使;有的国家外长还说,已经初步为中国使馆物色了馆址。
就在同时,代表团成员之一的王荩卿大使返回了乌克兰,同对方商谈建交问题,双方在1月4日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1月中旬,王荩卿大使又作为中国代表,同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代表在莫斯科进行建交谈判,后来又分别去了这些国家,与对方签署了建交公报,时间分别是1992年1月30日、4月2日、4月6日和6月9日。1992年1月20日,白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克比奇访华期间,我和其外长在北京又进行一轮会谈,签署了建交公报。上述几个国家都接受了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承诺不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

在与原苏联新独立国家建交的同时,我国开始进行在上述国家筹建使馆的工作。原驻苏联使馆改为驻俄罗斯使馆,驻其他国家的使馆,除拉脱维亚发生了一点曲折以外,也都较快建立了起来,并派驻了大使或临时代办。
这样,中国就完成了与所有的原苏联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政府代表团的王荩卿大使当时既非驻苏大使,也非驻俄大使。王大使本来是作为我国新任驻苏联大使,于1991年11月底到达莫斯科的,还没有来得及递交国书,苏联就不复存在了。王大使赴任时带去的致苏联国家元首的国书不能用了,等到国内委托信使给他带去了新的国书,王大使终于向叶利钦总统递交国书的时候,已经是1992年的2月初了。王大使曾经幽默地说,以后退休没事了,要写一本怎样没有当上驻苏联大使的书。
巩固外交阵地,后续影响积极重大
总的来说,同原苏联各个共和国谈判建交,大体上都是顺利的。它们刚刚建国,或刚刚成立新政府,需要外部承认和支持,这是谈判顺利的一个原因。但是关键因素还是我们根据小平同志提出的原则、方针、政策来处理两国关系问题。同原苏联各共和国关系问题的解决,巩固了我国在原苏联地区的外交阵地,从一个方面保障了国内的建设,也防止了台湾当局利用形势变化兴风作浪。当时,台湾当局曾派人到一些原苏联新独立国家活动,想发展官方关系,虽然掀起过一些风浪,但最终都失败了。
中国与原苏联国家建交问题的圆满解决,从后续影响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成功实现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为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虽然有所削弱,但从军事力量、科技基础、自然资源等方面来讲,仍然是世界大国,而且正在逐渐复兴。中俄关系对中国外交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二是以成功建交为基础,从边界谈判开始,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不断扩大合作,逐步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虽然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间不长,但如果加上观察员国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人口、土地、资源、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已经是一个有着相当影响力的组织,不容小视。
(责任编辑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