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宋子文的晚年生活

作者:吴景平 郭岱君




  在1962年3月13日发出的给冯英祥明信片中,宋子文写道:“麦克—Go Go: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呢?我可是每天都给你写信的。爱你的Go Go。”
  就在此信发出三天后的3月16日,宋子文又寄给麦克一张明信片,信中则告诉麦克,明信片上的动物叫做驯鹿,落款是“Go Go与阿婆”。
  上面两张明信片显示,冯英祥当时就住在纽约28区第5街1133号的宋子文寓邸。
  1964年8月6日,宋子文在写给冯英祥的一份较长的英文信函中说:“最亲爱的麦克:我非常遗憾,我睡着了没有接到你从机场打来的电话。我从你妈妈发来的电报中得知,你们大家都很好,品尝着芒果。但你不要吃得太多,不然要得病的。我们非常想念你们大家。希望你早点回来,回来时发份电报到第五大街1133号。”这封信的落款是“Go Go宋子文”。
  宋子文定居美国之后,常住纽约28区第5街1133号。纽约是美国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距离首都华盛顿很近,宋子文的很多交往与应酬都在纽约。况且二弟子良也住在纽约地区,兄弟三人曾在纽约相聚,共度圣诞节。但是,与宋子文往来最密切的三弟宋子安,却安家在旧金山地区,宋子安担任董事长的广东银行总部就在旧金山。旧金山及其以南的名城洛杉矶,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况且与美东地区相比,西部湾区的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虽然宋子安也时常到纽约看望大哥一家,并且会在纽约专门为宋子文的交际往来订宴席酒会,宋子文夫妇还是非常乐意应子安的邀请,时常从纽约飞赴西部。
  作为宋家的小弟,宋子安是在兄姐的呵护关照之下成长的。但其在实业界的发展,在战时得以为国家效力,却主要是在宋子文的直接安排、指导之下进行的。与此同时,他也对宋子文的事业提供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协助。另外,在宋子文与蒋介石之间的沟通上,宋子安曾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即便到了20世纪50年代,他还在纽约与台北之间扮演过“信使”角色,使得宋蒋互相都感到对方比较可以接受一些。另外,1949年之后,宋庆龄在大陆,宋美龄在台湾,宋霭龄常常去台湾。这样,与宋子文往来最多的也就是子安一家了。
  
  对宋子安和夫人吴其英一家而言,宋子文夫妇到来是头等大事,他们往往放下手中的一切,予以周到的安排。宋子安广东银行的办公地点就在旧金山中心城区,宋子文曾经是广东银行最核心的人物,虽然后来董事长一职长期由子安担任,业务上的很多事情还是要听听宋子文的意见,所以宋子文常去旧金山城区。而吴其英则更多地是陪伴宋子文夫妇在城外各风景宜人之处散步、聊天。宋子文与子安一家有时候还会去湾区著名的太洛湖(Lake Tahoe)景区游览。宋子安住在远离城区的郊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与纽约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绝然不同。宋子文有时可以兴致勃勃地在子安住房附近的便道上骑自行车,重新拾回少年时代轻松洒脱的感觉。湾区多湖,是垂钓者的天堂。他虽然无法达到以此度余生的心境,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参与这一活动,并且为所获之丰而乐不可支。
  在宋氏三兄弟中,宋子文有三个女儿,宋子良有一个女儿,唯有宋子安夫妇育有两个儿子宋伯熊(1945— )与宋仲虎(1946— )。宋子文把子安的儿子作为宋氏家族共同的子嗣,两个侄儿的中文名字也是他取的。尤其是宋仲虎,自幼便与宋子文很亲近,懂事起更对宋子文的经历神往不已,长大后,入斯坦福大学,主修历史。这样,他对宋子文与若干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的关注,更带有了专业和学术的含义。例如,在他的探问下,宋子文曾经把1943年如何因史迪威事件而与蒋介石闹翻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1949年之后,宋氏三姐妹、三兄弟中,除了宋庆龄之外都离开了中国大陆。随着年岁渐高,不可遏阻的乡思不时会向他们袭来。
  1962年10月11日,宋美龄自台湾写信给宋子文,内附在台学者张其昀关于徐光启研究的演讲稿,并且亲笔摘录了关于徐光启生平以及上海徐家汇的内容。宋美龄用中文写道:“徐光启:明朝上海人,万历年进士。崇祯时,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当时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中国,徐光启从他入天主教,并从他学天文、数学等。精于历,和意大利人修正历法。中国人研究西方学术的人自徐始,著书甚多,以《农政全书》《徐氏厄言》及《几何原本》前六卷最为著明(名)。”宋美龄还以英文写道: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他吊死在故宫。清朝自1644年开始,亡于1911年。徐家汇的名称一直没有改变,但纪念我们先祖的庙已经改为商场。我们先祖建立的天文台仍在。
  收到宋美龄的信后,宋子文于10月31日回信,内称:非常感谢您11日的来函,内附张其昀纪念我们先祖徐光启诞辰400年的演讲稿。我已经把附件分送给每个女儿,让她们和她们的孩子知道,她们的先祖是何等的优秀,不同凡响。此外,宋子文还不忘把宋美龄的来函及他的回信的打印底稿给宋子安看。对先祖徐光启的崇敬,表明海外宋氏各家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摘自吴景平、郭岱君编著《宋子文和他的时代》,略有删改,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责任编辑陈小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