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李政道与中国赴美留学生项目
作者:顾迈男
送留学生,是不是能送入好学校?是不是能受到好的训练?是不是能得到与其他学生同样的待遇?亦即是不是能成为正式的研究生?是必须讨论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不简单的。试看,这两年来中国送出的留学生规模极大,但5000名中在美国最好的研究院,如Harvard,Yale,Princeton,Cornell,Univ. Of California(Berkeley),Stanford…——中被收为正式研究生的数字是极少的,而至目前为止,在大部分好的研究院中可能尚是零数。
为什么?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好的研究院的方针和决定权在系而不在校,与校长订条约是不起大作用的。但是各系均单独为政,如何能向这样多的研究院(亦即这样多的系)打交道,实非易事。
他在信中还说:
由于这些试验的成功,1980年初决定先以物理为例加以推广。自去年开始,承方(毅)副总理、蒋(南翔)部长、严(济慈)副院长的大力支持,略有小结果。去秋在国内举行了联合考试,尤其是研究生院及各大学的物理系做了大量工作,使我极为感谢。现在仅第一轮后已经有114位同学收到美国各大学的物理系能接收正式研究生的申报,而其中很多是收到好几个学校的接收电报。目前正在开始第二轮。
因为觉得您也许会愿意知道这些发展,故冒昧地写了这封信并随信附上有关的一些材料……并请原谅这封信的唐突之处。
可是,李政道的这番苦心和热忱,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支持。他提出的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在中国国内传开以后,国内学术界不少人对此颇有疑虑和非议。说他这样做,是使中国年青人才外流,势必影响到国内研究院的发展:使物理太受人注意,与其他学科不平衡……
种种议论传到美国,李政道并未因此却步。他心想:“这些理由都是颇有根据的。这充分表示了:凡做一事,不小心,必有坏果,而小心不一定有好成就。一切事情均能误解。”
针对种种非议,1981年2月21日,李政道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他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事情的始末,解答了人们的质疑。在这封用中文书写的信件中,李政道还向邓小平讲述了他在使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学习的情形。他说:“这个问题自1979年来一直耿耿在心,1979年春在北京时就和科学院及教育部再三讨论,后来蒙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协助,做了两个小试验,第一次是选了5位来哥伦比亚大学为研究生,对每一位均给University Fellow-Ship,每人每年1万余美元(包括学费、医药费及每月450美元的生活费)。第二次选了13位,3 位来哥校,其他介绍至美国别的研究院,他们的待遇亦大同小异,均为正式研究生。”
在这封信的背后,李政道还附上了附件: 《CUSPEA这一类通道的利弊和问题的讨论》一文。
1981年3月,李政道接到了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的亲笔信。信中说:
承蒙先生的倡导和赞助,去年的CUSPEA选考,甚为成功。欣闻一百多名研究生将于今秋去美各高等学府就学,我仅借此机会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完全同意方毅副总理的意见,CUSPEA今秋仍应举行。如推广到其他学科,我们也表示欢迎。这些办法可与教育部举办的招考赴美国研究生的英文考试(TOFEL)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 并存,以便通过各种渠道,造就我国四化伟业的各方面人才。我相信,在今后中美学术交流和中国学生赴美学习等方面,您将会作出更加出色的贡献。
从1981年至1988年,每年的头三个月,李政道的精力几乎全部投到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上。一年约有100位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的学生去美国。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十几封推荐信,都是李政道和他的夫人以及秘书3人亲手书写。10年中他家的信件总是把附近的邮筒塞得满满的,以致邮局写来抗议信说:你的信件太多,影响别人使用邮筒。之后,他和夫人、秘书3人,便用手推车推着,走过10个街区,把信分别投入到不同的邮筒里。10年间,近1000名中国留学生的上万封推荐信,就是这样发出的。
年复一年,在美国,所有有关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的工作,包括同几十所大学的联系,组织命题,邀请美国教授来华面谈,直到为被推荐学生分送材料,解决特殊疑难问题,等等,李政道都事必躬亲。发出的函件每年多达数百封,电话不计其数。他的夫人及秘书对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的工作,也都给予了热情支持与帮助。
(责任编辑谢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