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澳大利亚中小学的“学生成绩报告单”及启示
作者:张爱兰
(一)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入学科评价之中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要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又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三维目标不可分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于“知识与技能”更不容易测量。但这并不等于不容易测量的东西就可以不评价,因为评价是实现目标的导航器。可以借鉴澳大利亚中小学“学生成绩报告单”的做法,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入学科评价之中。知识与技能采用学科成绩评价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学科评语评价的方法。改变过去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做法,鼓励学生爱学、乐学。
(二)强化评价的“自我教育”功能
学生评价的最高目标是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发展始于自我认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其自身的发展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提供必要的学生群体的背景资料,是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做出正确评价的必要条件,可以强化评价的“自我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将评价与学校教育特色有机结合
虽然我国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要,对中小学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了统一要求,但是,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各校使用的教育方法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因此学生评价的模式不应该强求统一,搞一刀切。要让学生评价的模式和内容与学校教育特色有机结合。透过《成长记录手册》或《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尽显学校教育特色。统一的评价模式,容易限制学校教育的创新。
(四)环境教育要深入到每一个教育环节
在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大家都在努力尝试对传统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许多地区的学校已不再使用素色的《学生成绩手册》,取而代之的是彩色《成长记录手册》或《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较之以前的《学生成绩手册》漂亮了,也增加了不少内容,如:“我的愿望”“我的自画像”“交友心得”等等,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顾此失彼,也不可自相矛盾。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开设环境教育课,那就让环境教育深入到包括《成长记录手册》或《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改革在内的每一个教育环节。
参考资料:
1.Year 1 Student Report Summary, North Sydney Demonstration School
2.Report Semester 2-2004, North Sydney Boys’High School
3.Report for Year 2000 Semester 2, Pymble Ladies’Gollege
(联系地址: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1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