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让幼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作者:戴风雷
现他有点滴进步,便在联系簿内贴上一朵小红花,适时加以表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林鹏又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灿烂的笑容再一次荡漾在他的脸上。2003年,林鹏光荣地被江苏省中国伦理学会及教育学会评选为“道德标兵”。林鹏的获奖如同一缕阳光,让许多老师和家长看到了爱的力量。每个孩子都有上进的渴望,教师的责任就是用爱为每位学生开垦出一片能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
有一个已毕业的学生回忆说:“您知道吗?您的一句赞扬,共至是一个眼神,就能使我们开心半天。做您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上进心,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很优秀。”多年来,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清晨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每个学生的表情。学生快乐,我开心;学生伤心,我担忧。还记得,有一天我发现好几个孩子闷闷不乐,经过了解,得知他们因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字典。于是,当日我就到书店买了8本《新华字典》,送到孩子们手中。
《教育观念的革命》一书中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受欢迎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孩子是教师、学校、社会和自己的镜子。”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可能会毁掉一个学生。关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在学校能否得到教师的关爱,是能否获得学习成功与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炽热的情怀去温暖孩子稚嫩的心,必须给孩子全部的关爱。
班集体,孩子成长的摇篮
一个好的班集体就好比是一个强大的磁场,学生好像一个个自由的电子,在磁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的电子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从而产生强大的电流,使班集体呈现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好的班集体蕴含着强大的推动全班学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工程。
1.确立目标,建立评价机制。每学期初,我都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小主人公约”和班级奋斗目标,在教室里设置“进步快,红花戴”每周一评栏,为学生准备《享受成长的快乐》学生成长袋,为班级准备《班级日志》记录班级的成长过程;每月评选8名班级“文明之星”,佩戴红底烫金的标牌;鼓励学生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评比中争夺“流动红旗”,争当校“文明班级”。通过行之有效的量化评估,不仅强化了孩子们的规范意识,而且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明的种子。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所带班级在校“文明礼仪规范”评比中连续四年获一等奖,并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区“先进集体”。
2.创造丰富多彩的育人环境。每学期初,我都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布置教室:悬挂国旗,张贴名人名言,摆放花草;设置优秀作品栏、中队光荣簿、“看谁红星多”专栏、“银河之星小发明”专栏;设立图书角、观察角、小银行、爱鸟捐款箱等,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和成长环境。
3.营造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当有孩子受伤病折磨时,我带领其他孩子送去亲切的问候、带露的鲜花和新鲜的水果,让有伤病的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关怀;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注意营造期待的氛围,并给予适当的宽容,给学生留出自省、自悟的空间,教他们学会辨别是非。班上唐维琳同学突患病毒性脑炎住院治疗,我挤出时间去探望并带去同学们的问候,鼓励她坚强起来,配合医生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病魔。当她离开医院重新走进教室,迎接她的是鲜花、笑脸和美好的祝福,班集体的关爱让她增强了信心和勇气,她的语、数、外在检测中均获得优秀。
4.试行班级小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小干部的机会,即使是一时还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也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又促进了全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试行班级小干部轮换制使我班做到了常年无纸屑、无果壳,桌凳整齐,窗明几净,环境优美;文明守纪、勤学上进蔚然成风。我班在镇、区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在“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活动中分别荣获区、市团委一、二等奖。校长对孩子们说:“你们班是‘免检产品’。”家长对我说:“孩子进了你的班我们心里高兴得就像中大奖一样。”
5.开设家长讲坛。我通过问卷调查、上门家访和与学生交谈,发现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不少的问题:生活上娇惯溺爱,学习上苛求完美,行为上放任自流,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为此,我特地开设了家长讲坛,一方面由成功的家长介绍好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及取得的效果;另一方面让每个孩子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他们听听孩子的心声,让更多的家长在交流中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找到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家长讲坛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桥梁,为孩子营造出一方温馨的成长天地。
活动,扬起创新的风帆
我当了28年语文教师,做了28年班主任,担任了28年少先队辅导员,我相信:活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问、乐于动手、爱奇思妙想的天性,我结合语文教学,合理设计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手脑并用,创造性地、灵动地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我指导学生创作课本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巧手剪秋天》,童话剧《鸟儿的控诉》等。课本剧的创作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参与兴趣,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体验了成功,其教育效果是老师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我尝试开展了一系列以孩子为主人公的班队活动,让班队活动融入社会,让爱心陶冶稚嫩的心灵。中队长李可心将在《六合报》上看到的一位住在红砂矿的花甲老人抚养弃婴的感人事迹告诉同学们后,64颗稚嫩的心受到强烈的震撼,随后举行了“奉献一片爱心,资助特困女童”主题中队会,我带头捐款,队员们也争先恐后捐款。随后,选派的代表在大、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冒着蒙蒙春雨前往四十里外的红砂小学看望小路遇,并举行隆重的捐赠仪式。《六合报》以“六十四颗火热的爱心”为题对这次活动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全区引发了强烈反响,一时间好心人的关爱纷纷涌向特困女童。
老年节来临时,孩子们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合买了大蛋糕,去敬老院给老爷爷、老奶奶过节日;孩子们还带上梳子为老人梳头,老人们非常开心、快乐,拉着孩子们的手动情地说:“谁说我们是孤寡老人,咱们来张‘全家福’吧。”“啪”,我按下了快门,拍下了这幸福的时刻。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孩子们怀着对老红军无比崇敬的心情,捧着鲜花,带着水果、月饼来到康复医院慰问90岁高龄的老红军韩爷爷,他们围在老人的身旁,凝神倾听长征的故事……
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班队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了质的飞跃。《馋宝宝不馋了》中队活动荣获团中央“创造杯”奖;《鸟儿,人类的好朋友》中队活动被评为南京市“十佳”主题活动。团市委要求我们带领全部64名少先队员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参加“南京市优秀少先队中队主题会展示汇报会”,向全市同行汇报。我们的汇报获得现场老师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我辅导的中队被评为“南京市标兵红旗中队”,辅导的大队被团省委命名为“阵地化红旗大队”。
我还鼓励、支持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王希同学在“学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演讲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二三十多名学生在“中山杯”“白衣天使,我爱你”“好家长杯”等全国、省、市、区征文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我也在辅导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指导奖,辅导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获指导奖,荣获第八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优秀指导教师”,南京市“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在我眼里,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用智慧和汗水呵护稚嫩的小花,让他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我始终以此要求自己,路漫漫虽修远,却是我一生不变的选择、无悔的追求。
(联系地址: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紫霞街小学 211500)
[责任编辑:赵敏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