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用心耕耘 奏响爱的乐章
作者:姚嗣芳
辱,我的责任”的意识,与集体共荣辱,为集体添光彩,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班风。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环绕班级主旋律的和谐音符。面对每天平凡琐碎的工作,我以爱心为本,不急不躁,从小事中发掘教育契机,抓好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引导学生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班规,并将班规与每日小队评比活动结合起来,把学生每日的行为纳入有效的评比管理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队评比制度激活了各个小队的竞争意识,孩子们为了小队的荣誉,逐渐学会了约束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针对班上的偶发事件,我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评议活动,不压制,不说教,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分析事情的起因、后果及产生的影响,从而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到了高年级,我还引导学生轮流写班级故事,及时反映每天的所见所闻,并写出对各种人和事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我还通过每天对班级故事的点评,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促使班级良好舆论的形成。
为了营造和谐班级,我非常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我经常鼓励班干部,认可他们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信心。我还注意教给班干部工作方法,培养他们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在每一轮队委基本适应工作后,我就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开学前,美化教室环境,设计教室墙面的张贴内容;开学后,初步拟订班规;开办课外书跳蚤市场,带领各小队设计营销策略;登金龙长城活动前,策划闯关游戏;运动会前,设计入场式横幅,并与广告公司联系制作事宜,排练入场式,组织集体项目的训练;艺术节活动中,独立排演我班的节目;毕业前夕,组织设计同学录……一轮又一轮的班干部用踏实忘我的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全班同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班集体不断地追求卓越,走向精彩!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主旋律中自由、欢快的音符。我非常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留痕迹的教育”中拓宽视野,优化个性,发展特长。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我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性、时代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形式活泼的教育活动。比如,元旦前夕,指导孩子为亲人、朋友写新年祝福;妇女节前,引导学生开展“尊重女性,学做绅士”主题活动;感恩节来临,组织孩子进行“感谢命运,感谢有你”书信比赛;当不少孩子热衷于走上街头度过平安夜时,我引导学生在热烈的辩论活动中,理性地认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针对社会现状和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我还与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许多充满时代气息的活动,比如,“我心中的阳光男孩女孩”“超级童声PK台”“雅号命名大会”“我为母校做广告”“下一个生日我想这样过”“小小脚丫走社会”“收藏感动,收获精彩”“我看同学中的卡片热”等主题班队会。我还开展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性知识教育、挫折教育、网络教育、禁毒教育等主题活动,以满足孩子们成长的需要。当孩子们为青春期来临后身心的变化而焦躁不安时,我组织了“我的烦恼”“坦然长大”班会;当孩子们为不良情绪无法排解而苦恼时,我就组织孩子们举行“快乐心情我做主”队会;当孩子的独立与家长的包办发生矛盾时,我又组织学生开展“放开您紧牵的手,锻炼我独立的心”系列主题班会。我带领学生举办了“在竞争中成长”“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绿色上网,健康成长”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向你推荐一本新书”“班级赛诗会”“亲子共读一本书”等,使学生渐渐把读课外书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习惯,使他们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滋养。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如参观印刷厂,上街卖报,到街道、公园参加义务劳动,到残疾人家中献爱心,调查环境污染情况,徒步远足等。在“心连心”活动中,我带领本班学生与农村小学的学生结成了友谊班,开展了一系列使孩子们深受教育的活动。我设计开展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小丫·小眼·小问号”曾获全国少先队活动创造杯优秀奖。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孩子提供了自由驰骋的舞台,使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班级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园。
我用我的爱心,把班里的一个个音符,汇聚成和谐的爱的旋律!
爱的交响曲
一个乐队只有在指挥家的指挥下,各部分分工合作,才能演奏出最完美的交响曲。而教育也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当系统内的各个因素都保持和谐一致时,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效果。我积极地整合家校教育,努力追求家校教育的和谐统一,以放大教育的合力,当好乐队的指挥,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中奏出爱的交响曲。
以真情与家长沟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积极拓宽与家长交流的渠道,加强经常性的互动交流。除了家校互访、电话联系之外,我还通过家长沙龙、便条、喜报、家校联系册、电子邮箱、书信等形式与家长互通信息。针对孩子的不同家庭环境,与家长共商育人办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帮助一些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建议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注意引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搭建相互理解的桥梁。我经常抓住一些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与家长交流,促使亲子心灵沟通。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我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让亲情更加融洽;在召开了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问题为主题的“坦然长大”班会后,我引导学生将班会内容及时与父母交流。我紧紧依靠班级家委会,使他们成为我强有力的助手,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我常常通过家委会了解家长们的真实心声,使工作更有针对性。我还经常与家委会成员一道研究各种教育问题,如:孩子的零花钱问题,学生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爱的情感与能力的培养,教会孩子面对挫折等。为了拓宽学生、教师、家长交流的平台,我班还创办了《家校通讯》,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班级和学校的情况,表扬学生的出色表现或家长为学校所作的贡献,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热点问题,有时还登载孩子的作品。我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我们的《六·(3)班的故事》,家长们在阅读班级故事的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写下自己的感言。我引导学生以书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坦诚的交流,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让学生向父母提出合理的建议,每位家长都认真地给孩子写了回信。之后,我还邀请全班家长参加了学生自己设计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