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为人师,真好

作者:郑 瑄

缘分,该如何珍惜这并不漫长的三年时光,该如何建设好咱们这个初一(2)班呢?”我相信我的活虽然不多,但那一瞬间56颗心和我的心已经系在一起。我要让我的学生明白:初一(2)班在我这个班主任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我也知道,只有在我全身心投入的感召之下,初一(2)班才能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面神圣的“旗帜”。
  我们班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道德长跑本,每星期师生沟通一次,这是我们师生间沟通感情的一座桥梁。有学生在道德长跑本里跟我说:“郑老师,您能不能用您的近视眼来看我们的缺点,而用放大镜来看我们的优点?”我哑然失笑的同时,采纳了。“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我十分喜欢的教育手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孩子。初一孩子开始恋爱了,不是朦朦胧胧,而是正儿八经地恋,轰轰烈烈地爱,真令我哭笑不得。就感情而言,这是正常现象,妄加指责或粗暴干涉往往适得其反,我必须给他们宽容、理解。我记得在这个学生的道德长跑本上,我写了这样一段话:“人生如旅途,我们不能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而错过了目的地。做人,要经得起诱惑;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又有一位学生在道德长跑本里跟我说:“郑老师,又到了可以和您谈心的时候了,我希望您每次都在我的道德长跑本里写一些话,因为看了您写的话,我觉得浑身带劲,对学习也更有信心了。”“鼓励”——这更是我乐此不疲、爱不释手的手段。每当周末道德长跑本发下去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迫不及待地看我给他们写了些什么。学生消沉了,退步了,我就给他写:“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只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你将发现:前方,阳光依然是那样绚丽多彩。”学生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我就给他写:“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世界上没有哪个人的成就能够超过他自信的程度。”当然,鼓励不一定要写在纸上,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赞美的语言就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激起学生潜在的上进心。
  奉献
  林则徐有一句话:“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的刚强、挺拔,正是因为它的“无欲”,它的不求索取。无私的奉献,乃师德之灵魂!也是我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发自内心的追求。2006年春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因为大年三十那天,我动了一场手术。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日子,是为了不影响工作,为了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在临近中考的日子里,能够一切如常,避免不必要的混乱。虽然休息的时日不多,但是师生之情让我无怨无悔。这一年的中考,我所带班级战果辉煌。
  
  数学——我和学生共同的追求
  
  说到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很有必要提一下我所任教的数学这门学科。我不能想象,撇开我所教的数学,而仅仅以班级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我还能做些什么。因为只有数学才是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拥有的东西。我认为,我能够通过数学之美去展示科学之美、人性之美,或者说:通过数学教育去管理班级。
  从教20年后,我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什么?同时,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的学生:你从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到什么?如果说语文教学所涉及的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那么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却是一种不同的感情,或者说,我们在数学课上希望学生养成的是:一种精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理性精神;一种认识方式——客观的、定量的,超越现象以认识隐藏于背后的本质;一种美感——“冷而严肃”的数学美;一种深层次的快乐——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成功以后的快乐;一种性情——超越世俗的平和;一种品质——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坚持……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始终坚持学生“民主参与、自主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我一直以北师大实验中学特级教师王明夏为榜样,努力做到五个“不”:不讲废话,不写废字,不随意涂抹黑板,不信口开河,不拖堂。但是,最重要的是:数学不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品质——数学品质。而数学品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这是我在以往的从教生涯中未曾领略过的快乐和奇妙。
  学生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堂数学课,那是情感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精神的升华。课堂上,我把自己当成教练,带领学生做数学思维体操;我把自己当成学生,和我的学生们开辩论会,讨论、质疑,各抒己见……我教得轻松,学生们学得活泼,形成了“科学、人文、理性、艺术性强”的课堂教学特色,也使学生们知、情、意、行得到了和谐的发展。科学的教学模式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美好的教学艺术和突出的教学效果,让我受到了全省同行的注目,我多次应邀在华师大以及全省各地开示范、观摩课,作巡回讲学,获得省、市教研室专家及各地同行们的好评。同时,共同的对数学的追求和探索,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和谐。让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以教师晴朗、美好的情怀,予学生阳光、健康的心境
  
  20多年的教书生涯,如白驹过隙。岁月悄然滑过,我和学生在体味生活的美好、快乐、酸楚、伤痛的同时,更多的收获了人生的体验、感悟。
  如今,我认为当好教师最重要、最可贵的是心态。当我低声吟诵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的心开始晴朗无云;我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境由心造”——我的双眼看到的世界美与不美,完全取决于我的心境;惟有以教师晴朗、美好的情怀,才能予学生阳光、健康的心境……
  我非常喜欢“游于艺”这三个字。最初是在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看到这三个字的。“游于艺”出自孔子《论语·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三毛的理解和演绎十分有趣:“‘游于艺’,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意义,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钱穆先生的解释恰到好处:“人之习于艺,如鱼在水,忘其为水,斯有游泳自如之乐。”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认为:“在‘游于艺’的艺境中,君子展现着的乃是一种游戏人生的生存样态。”
  “游于艺”是一种境界,而且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境界。当我们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感受到人生的美丽和人性的美好。
  清晨,你睁开眼睛,啊!游戏开始了。于是,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刮风下雨,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夏日炎炎,你都觉得好;你眼前的工作,不再令人烦躁,不再令人焦虑,反而让你越来越美丽,让你“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因为你“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你眼中的学生,个个如天使般可爱,你欣喜于有缘聚在一起。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因为无论是谁都希望在游戏中,能为对方变得更为可人、让大家接受;你平平和和、温温柔柔地“传道、授业、解惑”,因为你只想在游戏中相互长进,所以你不想刁难也不应该难为游戏的另一方;你会非常珍惜慢慢从手心溜走的每一分钟,并不是日子过一天少一天,而是游戏的时间实在过得太匆匆、太匆匆……你难能可贵的“游戏”心态,带给你的学生的,是更为难得的阳光、祥和与快乐。
  我一直在思索:在21世纪的今天,当好一名数学教师、做好一名班主任,恐怕传统意义上的标准需要修改了。“正己、敬业、爱生、奉献”固然是坚定不移的准则,但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鲜明个性,能与先进科技接轨,有思想、有见地、讲民主、懂人性,多才多艺、激情进发、魅力四射的教师,才是当代学生真正需要并能发自内心接受的。我时时刻刻不断地反省、改良、充电、完善自我、追求卓越。我十分明白,唯有以教师晴朗、平和的心态,才能给学生以健康、美好的心境;唯有教师的不断完美,才能让学生不断追随于你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外国语学校 315000)
  责任编辑:赵敏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