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什么非要成为木桶?
作者:魏 丽
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传统的木桶理论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木板的长度。但是储水量仅仅取决于这一个条件吗?于是,木桶理论也随之演变,衍生出新的内涵:
演变一:木桶直径的大小。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因此,圆形木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运作的协调性和向心力,要求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木桶的储水量。
演变二: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一个完整的木桶,除了必需的长板和短板,还离不开坚实的底板。正是这谁也不太重视的底板,往往决定这只木桶能不能容水,以及能容多重的水。
演变三: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木桶能否有效地容水,除了需要坚实的底板外,还取决于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因此,只有各木板配合紧密,衔接得没有空隙,每一块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才不会出错。如果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
演变后的木桶理论同样也指导着我们的老师如何去培养学生,并使之成为容量最大的那个木桶。而在现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要“全面进步”,要“均衡发展”,要不断地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于是,老师会说:“你必须每一科都要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