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班级工作从管到理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作者:夏心军
展的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选择,广开师生对话的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校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定位。首先,尊重学生的发展权。无论是学生的身心,还是学习,作为管理者必须一视同仁,给大家同样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发展,取得成功。其次,尊重学生的隐私权。随着现代教育渠道多元化的发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能力有时连老师也会始料未及,因此,管理者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切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交往中的个人秘密、心灵创伤、前科过失公布于众,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做伤害学生的事,不侵犯学生的自由。
四、“理”的工作范式所引发的教育责任思考
在学生工作中,学生与班集体是一对矛盾体,从客观上,个人与群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关键在管理者如何对待、解决学生与集体发生的矛盾。我们倡导个人服从集体,但不是只要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体利益的存在,必须保护合理的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自由与纪律也是学生在班集体中难以取舍的问题,有些学生谈到自由,就想到我行我素的绝对自由,有的学生一谈到管理者对学校的控制,总是有倒不尽的苦水。实际上,自由与纪律是对立的统一,有了纪律的保障才能确保学生的自由得以满足,才能保证个人与集体的正常活动。
管理者面对的总是具体的人,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工作向社区开放、向学校开放、向生活开放、向家长开放,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走向平等的对话主体,这是现代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积极倡导人本位的教育观,树立起对孩子“公正无欺”的信念与德性。在当今这个学习化的社会,人人都要学习,都要充当学习者、受教育者,管理者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下,师生关系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典范。通过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解放。倡导这种人文关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为学生工作拓展了广阔的视野。学生工作过程不再是管理者行使自己的权力的法宝,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是班集体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工作将成为学生个体的一种个人行为,具有多起点、多层面和多样性,体现着个体的差异性。
管理者必须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切入点,推动学生工作的全面发展。管理者必须关注学生工作中投入的资源与产出效益的比例关系,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加强学校规划的合理设计,确保目标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推动学生参与到班集体建设的工作中去。倡导人文关怀并不是要求管理者对学生工作一味地放手,管理者必须从教育实际出发,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
1.建设责任
班集体建设是管理者的中心工作,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的摇篮,是学校完成各项育人工作、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单位。管理者建设班集体既需要权力作用,更需要人格因素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实施长期、中期、近期的目标激励,加速班集体建设步伐,对学校教育活动要加强计划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实效性。
2.引导责任
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不仅依赖于几张单薄的规章对学生施加正面的教育影响,必须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各种措施,努力使这些措施能取得成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偏向进行必要教育与纠正,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正确的取向,而且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超越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
3.协调责任
面对学生之间,学生与集体之间,学生与学校,学生与老师之间等诸方面因素,管理者必须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氛围,确保学生工作在管理者的协调之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和创造性。
4.培养责任
管理者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教育培养,这是学生工作的核心。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传授他们作为社会角色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者的教育培养,使学生把完成自己担当的任务,看作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而尽其所能为实现追求而奋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无需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管理策略和制度规定,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创造的机会,梳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使得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