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几组流行心理效应的误读

作者:赵文汉




  
  四、关于“南风法则”和“热炉法则”
  
  “南风法则”源于法国作家的一则寓言:一天,南风和北风碰在一起,比赛谁的威力大,看谁能把人们身上的衣服脱掉。北风先来,它使出了浑身解数,狂风大作,冷气嗖嗖,威力无比,刮得人都有点站不住,可是人们将身上的衣服裹得更紧了。于是南风出场了,它轻风习习,暖意洋洋,不一会,人们感到浑身发热,自动将衣服脱了下来。后来教育心理学家将这一寓言故事总结为教育心理学上的“南风法则”。
  “南风法则”的原理是:教育学生,有时温暖的话语、入情入理的说服比严厉的批评、大声的喝斥效果会更好。
  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这一法则常被滥用,以为“南风法则”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学生迟到早退了,使用“南风法则”;打架斗殴了,也使用“南风法则”。结果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班级纪律无法维持。“南风法则”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但要看对象,要看条件,要看学生错误的性质,切不可无条件地使用。
  “热炉法则”是教育心理学家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总结出的。其原理是,一个教学集体要有一定的规则,这条规则如同一个烧热了的火炉。全体成员面对“热炉”都应该明白:这个“热炉”碰不得——规则的警告性,事先要告知全体成员违犯则规后果的严重性;碰了就要伤人——规则的一致性,说到做到,决不含糊;即碰即伤——规则的即时性,惩罚违规者越快越好;谁碰伤谁——规则的公平性,它不会因人而异。只有将“规则的四性”贯彻到底,才能建设一个好的集体。
  然而在现实中,“热炉法则”常常被误读,要么做不到“一致性”;要么做不到“即时性”;要么做不到“公平性”;从而使规则失去了警告性,甚至于干脆抛弃不用。
  人们太注重“南风法则”,无条件地滥用着这一法则,而忘记了教育的“热炉法则”,实际上,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热炉法则”的作用常常要比“南风法则”大得多。在实际操作中,将两个法则辩证地加以运用效果将更为明显,比如一个学生因打架斗殴而严重违犯了学校纪律,按“热炉法则”应严加惩处,在给其处分前,对其施以“南风法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他说明接受处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处分,效果一定比单方面地使用其中一种法则要好得多。
  以上,我们对在如今教育领域里几组流行的心理学效应被误读的情况进行了一一剖析。一个好的心理学效应只有被很好地辩证地实行,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不但对教育没有益处,反而会对教育造成伤害。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