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用民主与法制构建“自律班级”

作者:杨仕洪




  
  三、树立法律意识,使学生的每一种行为都有法可依
  
  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民主意识即承认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法制意识是指有章可寻,有法可依,保证民主决策能顺利落实。民主管理是必要的,但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班级管理应该依“法”治班,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因此,制定班级“法规”就显得必不可少,实行制度管理尤为重要。
  
  (一)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约束言行
  目前,规范中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有教育部发布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校根据实际又制定有《中学生管理规定》、《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中学生学习常规》、《一日常规》等。在班级组建之初,班主任一定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必要时可安排测试,以检查学习效果,使学生对这些规章制度了然于胸,规范和约束其言行,指导其学习,使班级管理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二)指导学生树立法制意识,精心制定班级“法规”
  1.认识树立法制意识的必要性,做好“立法”舆论宣传
  国家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多只具有道德的约束力,而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学生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该承担何种责任,该受到何等惩罚往往语焉不详。事实上,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班主任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教育学生:自觉守法,才能使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会导致社会混乱,国家动荡,人民遭殃。因此,国家要制定各种法律以保障整个社会秩序的正常维持,由此推之,一个班级也需要有法可依,才能维持班级正常有序的运转。让学生意识到法制的必要性,就为班级“立法”做好了铺垫。这时,结合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和班级实际,制定班级“法规”也就势在必行了。
  2.发挥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共同制定班级“法规”
  在民主管理和“立法”舆论宣传的基础上,班主任应充分发动学生,请学生根据班级管理目标,对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仔细查找班级存在的优缺点,思考对策。每个学生以书面的形式递交一份草案,然后让班委会和学生代表归纳、整理,由班委选派执笔人,拟出初稿,经过全体学生讨论,举手表决,过半数方可通过,否则再修改,最后成文定稿,公布执行。班级“法规”可以涵盖出勤、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文娱体育、兴趣爱好、与人交往、在家表现等各个方面。
  班级“法规”的制定,由于学生充当了“立法者”的角色,充分全程参与,发挥了最大限度的积极性,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更体现了班级集体意志的严肃性,因此学生能自觉地遵守,维护“法律”的尊严,更好地从“他律”走向“自律”。
  3.体现公平性,明确奖惩措施
  要顺利执行班规,首先要体现公平性,一视同仁。许多班级有班规,但缺乏相应的处罚和奖励措施,没有与学生的利害关系相联系,一开始还能起到作用,时间一长,就变成了一纸空文。在班级管理中要明确奖惩措施,将班规与学生的各项先进评选、德育考评挂钩。如违反哪一条就减几分并要求写自查书,陈述行为的动机、过程以及对事后的思考,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或获得何种荣誉加几分,对重大进步或荣誉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告知家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荣誉的珍惜等。由于班级“法规”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奖惩分明,公开公平,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法规”相对照,自我约束,慢慢地由“法规”的“他律”过渡到个人的“自律”。
  4.调整修改班级法规,适时废止或补充
  班级“法规”不可能一成不变,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学生意见,对不合理的条款予以修正或废止,对遗漏的增加新的条款或“附件”、“章程”等。有了这些制度做保障,班主任就少了许多事务性日常工作,只需在个别时段巡视一下,以更好地致力于班级建设和心理辅导、学习指导等工作。
  
  (三)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增强透明度
  班级“法规”要顺利施行,必须有一定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否则,班级“法规”将是一纸空文或者效果不明显。我班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牵头,各选三分之一的学生组成班规执行组、考核组和监督组,承担起班规执行、考核、监督公正公开的任务,增强班规施行的透明度。此外,设立“班级法庭”的方式也可以尝试。
  
  (四)沟通家校关系,取得理解支持
  没有家长的理解支持,班级“班规”的施行会受到阻挠,因为班级“法规”如明确与学生的各项先进评选、德育考评等挂钩,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家长会更多地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将《班级管理办法》印发给学生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并在家长会上阐明我们的做法,告知家长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学生的自主自律。会后家长都表示支持,主动对学生在家情况打分,经常与班主任联系。
  班级“法规”的制定,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让学生的每一种行为都有法可依,避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学生在正常轨道上学习和生活,由起初的要靠外在力量“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己会对照班级“法规”自查自纠,最后养成习惯,随时随地都能严格“自律”,而这正是构建“自律班级”所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构建“自律班级”是班级管理的较高层次,民主是前提,法制是保证。因此,班主任既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又要在强调民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律自治,做到民主与法制相统一,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平台。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