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班主任不妨这样当“家”

作者:冯 丹 吴晓芳




  的确,一个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和遭到失败持理智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态度应对现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能把卫星送上天的人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人也是人才。我们不要老得意于自己目前的强项和成功,也不应当只看到此时别人的弱项和失败,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脚踏实地地去做。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感将强化你的自信,缓解你的心理压力和紧张。但同时也别忘了寻找他人的闪光点,哪怕他的成绩不如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也是这个理。世间万物大都存在着两面性,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并形成积极的心态,更有助于将来顺利步入社会。
  研究证明,人往往只在某一个领域有独特性。教育就是要去控制每个孩子的这个独特之处,去肯定他的独特性,去帮助他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按有关专家的说法:人的很多禀赋都是被他人发现的,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而一旦被别人发现了就变成了这个人的特性,就成了这个人的优势所在。真正的教育不应让我们的孩子感到自己有多么不行,而应该通过提醒、帮助、引导,使孩子获得自我了解和生命觉醒,认识到自己是多么能干,因此变得自信。当班里的孩子学会肯定自己、肯定他人,并逐渐形成追求生命价值的意识时,和谐班集体的存在就不会只是梦想。
  
  四、当“艺术家”,赠心灵一丝温度
  
  教育是一门艺术,这毫无疑问,所以,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理应是艺术家。说到“艺术家”的特质,恐怕见仁见智,但我认为,艺术家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应当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出自艺术家的真性情,从内心流淌、奔涌而出的作品才会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这就是为什么不同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各具特色。由此,我们也明白了每当我们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为何常常会被作品中所蕴满的特殊精神元素所触动。
  教师“艺术家”也要有自己的真性情。教师是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正因为这样,大千世界中的我们才有了属于自己形色各异的“魅力”,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磁力”。遗憾的是,很多老师却把自己的真性情隐藏起来,宁愿“高高在上”,而留给学生们一张“缺少温度”冷冰冰的面孔,殊不知已经错失了走进学生心灵的良机。著名演员濮存昕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心灵的窗户打开了吗?
  我愿意自己是个真性情的人,甚至不在乎在学生面前落泪。一次,班里几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打架。晨会课说起这事,我竟流下了眼泪,心里实在很担心。学生可能第一次见到老师这个样子,有人开始环顾四周,暗自好笑。而我呢?也不掩饰自己的泪,只是很真诚地表达了我对他们的爱和希望以及对他们这种行为的担忧,不希望他们受到伤害,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渐渐地,交头接耳的声音没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大部分学生的眼圈红了,还有一些学生忍不住哭出了声……在之后的《感动》征文中,好多学生写到了这件事:“从小学到现在,我第一次看见老师流泪了,我的心也在流泪,我真的感到老师是爱我们的。”“老师真的哭了,这都是我们的错,我们伤了老师的心,老师,您别哭了,我们一定改,真的,我们一定把你那颗受伤的心弥补好!”“我觉得,老师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老师是我们的亲人。”……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两颗冷漠的心无言地相对;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不是彼此在一起,而是两颗心在沉默之中能够彼此了解。心灵的相通比任何方式的交流都重要。试着想一想,师生心灵之间没有距离,许许多多颗心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唤醒学生的爱,只有教师的真性情才能催生出学生的“真善美”。当有一种关怀连接起至诚,当有一种恩情滋润着心田,它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预言家”“建筑家”也好,“哲学家”“艺术家”也罢,其出发点无非一个“爱”字,其指向无非一个“真”字。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发展而不是压抑儿童的自然本性。班主任要想当好家,只有从无“人”的、与学生生命相悖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的格局中走出来,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顺应、满足儿童本能的兴趣与趣味,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才能将教育引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