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在初一,快速形成优良班风
作者:佚名
积极向上的班风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班主任教育每一个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纠正每一个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一、正面树观念
开学几周后,学生逐渐熟悉了,出现了男女生打闹的现象,轻的学生觉得是开玩笑,重的女生就来告状了。
为此,我专门开了一次女生会,提出几个问题。
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学校对好男生和好女生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社会对好男孩儿和好女孩儿的标准一样么?
好女孩儿应该是什么样的?
经过讨论加引导,女生们最后得出结论:男生女生都要自强,女生更要自尊、自爱、自重;男生女生都要文明,女生更要举止文雅、大方得体、不可轻浮。
这个班会的作用立竿见影,大家不妨用一用。
二、巧妙养行为
初一孩子可塑性强,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方式。钱梦龙先生曾说:“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是授业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我理解“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授业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是在教我们如何教书,“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这句话是在教我们如何育人。
开学初,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况很糟糕。后来,我举行了三次“特殊考试”,在打扫卫生时间,我宣布“今天我们班要进行一次特殊的考试”,然后,在黑板上板书:
考试内容:打扫清洁区和教室。
考试方式:自愿参加,无监考老师。
考试目的:①检验热爱班集体的程度。②检验动手劳动能力。
考试时间:20分钟
20分钟后,我去检查,全体学生都还在打扫,但卫生却一塌糊涂,教室前后死角处依然如故,清洁区的灰没人撮,教室前边洒了一摊水,窗户玻璃没擦净,桌子上倒踩的全是脚印。
于是我宣布,今天考试的结果是:第一项全部优秀;第二项全不及格。
第二次,我如法炮制,稍加改动。
考试内容:打扫清洁区和教室
考试目的:①检验动手劳动能力。②检验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这一次,基本解决问题了,只剩下黑板槽、花池沿、饮水机架子等等细小的地方。
第三次,我只考试了一项,并且缩短了时间。
考试目的:检验细致认真的做事态度和处理细节的能力。
这次,打扫的结果很好。
三、随机塑人格
我的课堂,经常分不清是“班会式的语文课”还是“语文课式的班会”。
例1:“看”字有几个读音?(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