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前世情缘
作者:徐 惠
乾隆击节赞赏:“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随后乾隆又考问了诗句、楹联中的“对仗”之功,均十分满意。
主才与奴才,你头我尾一唱一和甚是默契。乾隆摇头晃脑,陶醉在旧情的交融之中,他仿佛回到了过去,心和“雪儿”贴得更近了。
几天后,即封和珅为宫中总管。
在后来的日子里,威风八面的和珅要风来风要雨得雨,就是朝廷的元老重臣也得遇事让他三分呢,那种吆三喝四呼来唤去的满足,令他一时懒得去揣测自己受宠之谜。不过日前发生的一件事,又使他不得不去猜想这其中的原委。
这天乾隆在批阅奏章,一边的和珅在挪动物件时,失手打碎了一尊菩萨形的笔罐。听他的前任介绍,这笔罐是唐代烧制釉里红的官窑生产的极品,价值连城,被视为爱新觉罗家族传世的精品之一。
按照宫规,损坏这样的宝物,那是立刻要杖毙的。和砷一看闯下了弥天大祸,知道在劫难逃,便“扑通”一声跪伏在地、鸡啄米似的磕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听到响声乾隆抬头一看,笔罐已成碎片,正待发作,又瞧见面无血色全身哆嗦的和珅,顿生爱怜之意。原来雷霆之怒出口时竟变成了一句“以后干活小心点”的提醒。
毫发无损的惩罚,这是天大的恩典哪!加上之前的不净身和升为太监总管等一连串非正常的做法,放到任何人头上都会去想,皇帝为啥要法外施恩格外宠爱呢?
事关前程。和砷决意要弄个明白。
谁料他问了一圈,对方不是摇头就是吞吞吐吐。结果无功而返。
和珅何等精明,见众人缄口不语,想起“不怕官只怕管”的老理。很快找来一位姓吉的老太监追问。他先是利诱:“吉公公你年事已高,我正在挑选一位掌管圣上茶品之人,要是你听话。我看就是你了。”后是威胁:“据说你在宫里干了近五十年,皇上啥时候放屁你都知道,今天若是跟我不说实话,我就让你扫一辈子地,死在宫里!”
架不住和珅的软硬兼施,也不敢得罪皇帝面前的大红人,三言两语后吉公公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据老奴看。总管您的相貌与二十年前雪妃娘娘长得一模一样,而雪妃娘娘是当今皇上年轻时心仪之人,后来冤死于太皇太后之手。”跟着,一五一十地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经老太监这么一点拨,如醍醐灌顶。和珅一下灵醒了。原来如此!难怪当初他考试我时少不了雪呀梅呀什么的,原来皇帝竟是一个情种呢。这么以来。之前得到的所有惊喜都有了顺理成章的解释。
眼前他太感谢爹妈了,是他们给了他一副好模样,有了这种别人没有的优势。何愁日后不飞黄腾达!
他满脸笑成了花,意识到吉公公还在身边,他忽然变了副嘴脸,警告对方:“今日之事你知我知,若讲了出去,杀你就像捏死只蚂蚁!”老太监颤颤巍巍连声应道:“老奴不敢!”
打这以后,和砷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还时不时地赏他些银两。从他嘴里掏来关于雪妃的点点滴滴。如雪妃的爱好、举止、打扮和一切细节。和砷心想,圣上以为我是雪妃还阳,我就权当自己是雪妃,勾起他对岁月的回忆,给他来个假戏真做。何乐而不为?
半年后的一天,乾隆心血来潮:倘若和珅男扮女装,会不会像雪儿?于是他问和砷可会唱曲,和砷准备已久早就等着机会,此问正中下怀。
和珅心里窃喜——想睡觉来了枕头……嘴里却说:“奴才学过一点昆曲,苦于不得真传,只怕五音不全坏了万岁的兴致?”
“不碍不碍”。乾隆鼓励着。
和珅遂殷勤地说:“请允许奴才稍事打扮些。”
乾隆挥挥手:“这样更好。”并流露出急切的眼神。
不大会儿,身着当年雪儿看戏穿的雪色长裙,披一件素色梅花斗篷,头戴凤冠霞帔的“汉明妃”出现在皇上面前。一个“凤凰出山”的亮相,煞是光彩照人。乾隆为之一振惊呼道:“分明一个活脱脱的雪儿啊!”
和砷得意了,看来他的刻意打扮和选择取得了比预想要好得多的效果。你瞧。圣上先是眼直了、人呆了,须臾眼光就透出了野性,人也像是魂魄出窍有股扑过来的冲动。看得出,他压根没听“汉明妃”在唱什么,也忘记了这是在做戏。
和砷心里说糟糕,“戏”演过了,万一圣上把我当成了真雪儿,如何是好,怎么下台?于是他急中生智来了个“灯蛾火”,边唱边舞地走到乾隆面前,换回男人嗓子大喊一声“圣上”!
这法还真行。听到这吼声,乾隆打了个激灵,脸臊得通红,六神遂归入本位。见状,和珅问道:“圣上。你看奴才的这副扮相可好?”
乾隆心跳未平,答非所问:“你的这段‘昭君出塞’把一个思国念家女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嗯,不错!”
不管怎样。和珅当面验证了老太监的猜测一点没错,而且他从乾隆柔情洋溢的目光里,预感今天绝不会白忙活的。
果然两天后,和砷被擢升为户部侍郎。
至此,和珅心中完全有数了。他清楚皇帝对他宠爱一分,就能减轻对雪妃的一分负罪感;在他身上多施一分恩惠,就等于对雪妃的一分回报。也就是说,他在乾隆心中的位置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他完全拿捏住了乾隆。
正因为如此,和砷在离宫建府以后,有恃无恐弄权害政,疯狂贪污纳贿,致使朝野哗然怨声载道。
在胡作非为的同时。和珅也把拍马溜须做到了极致。譬如:“不经意问”露出雪妃当年的举手投足相;不时地在皇上面前夸雪颂梅;嘴里常哼着雪妃喜欢的“百鸟朝凤”曲,就连他贡奉给皇帝的茗品都叫“梅花雪水茶”,而且对皇上笑脸相迎、有问必答、句句称旨,俨然一个还阳的雪妃,体己的臣子,把个乾隆高兴得合不拢嘴。
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他们抱怨:“这叫灯下黑,皇帝全然看不见哪!”三朝元老无奈叹息:“圣上爱怜和珅之情,比汉哀帝对男宠董贤更甚!”
在乾隆的庇护下,和珅仕途如意一马平川。三年后荣任军机大臣,五年后又戴上了文华殿大学士的桂冠、爵袭一等公,在同僚面前已经摆出了大权独揽颐指气使的模样。众人敢怒不敢言,只能私下串连伺机“倒和”。
其主子乾隆的这些不是,全被他平定边疆叛乱、击败四川的沙罗奔;扫平伊犁的分裂割据,驱逐入藏的英国人等丰功伟绩所掩盖,助长了和砷的专横跋扈,使得群臣的“反和倒和”之举,终没酿成气候。
但也有不怕死的谏官,御史刘子斌就列举出和珅的十款罪行上书弹劾他。乾隆一看十分不悦并有意刁难,要求刘子斌在七日之内拿出全部证据,否则以诬陷治罪。隔天,又有几名将军控告和砷侵吞军饷,皇上将奏折压住不发。
隔三差五地举报,乾隆看出苗头不对,索性将自己的第十个女儿和孝公主,下嫁给和砷儿子丰绅殷得,与和砷成了儿女亲家。等于告诉外人,我与和砷是一家人了,看你们哪个再敢说和珅一个不字!
有了皇帝这座靠山,和砷越发地肆无忌惮。全国十三个巡抚中,有八个是他安置的门生故吏;就连没有真才实学的弟弟和琳也人五人六地当上了兵部尚书,在职期间和砷聚敛钱财达八亿多两。而清政府一年的收入才七千多万两!
乾隆六十岁时决定禅位于太子,和珅闻知心胆俱裂,恰似天塌地陷一般,随即跌跌撞撞去了永寿宫。看见皇上他立马跪伏在地,使出巧舌如簧的本事想忽悠乾隆:“圣上青春尚在精力充沛,文治武功四海传诵,康乾盛世空前绝后,此时禅让大位恐负民心,老奴以为万万不可。”接着眼泪一把鼻子一把地动了真情,“圣上效法舜为时过早,敬请皇上收回成命!”
也许是人老了,也许是情淡了,乾隆听罢心如止水,他平静地对和砷说:“朕登基不久即诏告天下。在位期限一定不能超过圣祖康熙爷。皇帝一言九鼎,怎能失信于民?”见和珅欲言。他摇摇头示意免开尊口,继续说道:“以前我对你言听计从,只因我和你前世有缘,所以能长久相处,并屡屡宽容于你,这次我的决心已定。休要多说。今天我得提醒你,不是任何人对你都会如此。故我继位后,你须事事检点,好自为之!”
这番真情实语说明,乾隆并非不晓和砷以往的所作所为,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和珅听罢惊诧不已。怎么,圣上今天像换了个人似的,这般清醒这般有主见,以前的样子消失殆尽。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好梦做到头了!
和砷清楚乾隆说的“任何人”是谁,尽管时日不多他仍不甘心束手待毙,便死乞白赖地恳请乾隆给嘉庆签下一道对他的“免杀令”,留他一条活路哪怕苟延残喘也好,乾隆摇摇头:“大清自建国以来,从无此先例,我自然也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实话对你说吧,在我没离去时保住你生命无忧,已经是尽了全力了!”
事已至今,再说无辅。出了永寿宫,和砷失魂落魄步履蹒跚,头顶昏月脚下模糊。他突然想到那句“天作孽犹可说,人作孽不可活”的话,苦笑一声:“报应!”随后拖着一双像灌满铅的腿,边走边祈祷:“祝福太上皇万寿无疆!”
平心而论,乾隆帝算得上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君王,他对雪儿真的做到了半生爱一世情。尽管后来的嘉庆皇帝早对和珅怨恨在心,只是碍于太上皇的脸面隐忍不发,让和砷多活了四年。直到乾隆寿终正寝后,才杀了和砷。
乾隆至死。也没有对外人说破专宠和砷之谜。和珅呢,正好揣着明白装糊涂,哄得乾隆在他身上还了一辈子的风流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