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亨利.福特:最大的汽车之王
作者:王 锋
工资的问题解决了,可麻烦依然接踵而来,全国各地的工人都拥向底特律,想在福特汽车厂工作,由于福特汽车公司雇佣员工的数量有限,所以不得不把“雇员已满”的牌子挂到工厂大门口。为此新闻界给予了罕见的赞扬。在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中,给福特汽车公司大力的宣传对日薪5美元的政策纷纷给予赞扬。其实,最后获利的仍然是福特。
改变机制,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利润
福特紧绷的思维神经时刻为福特汽车公司的未来发展运转着,面对T型车快速的占领市场,而且产生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他明白常规的生产方式已经落伍,必须更新观念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在他的研究和朋友的帮助下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进一步开拓市场,1908年福特公司在T型车的基础上,又推出一种最新型的T型车。这是福特公司成立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款车型。
从价格、款型等等各个方面都适合一般工薪阶层购买,形成了一种将汽车开入平民家庭的梦想。新T型车的出现不但是一种车子进入家庭,还是一种新的呼唤,因为他将把汽车工业带向一个新的领域。
由于“T型车”的便宜耐用,订单已经使福特公司应接不暇,仅仅当年生产量就达1.9万辆,第三年超出当年的3倍还要多。 1909-1910年,T型车共产出1.86万辆,由于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1910年又开设了新厂房,1910~191 1年的产量增到3.45万辆,可是这样的生产量还是满足不了市场上的需求。福特和他的伙伴们为雪片般的订单伤透了脑筋。
1912年秋天,福特汽车公司聚集所有相关人员召开了一个意义重大的董事会,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市场需求问题。“一味地扩大厂房面积、增添机器设备、招聘新的员工实在是不现实的作法。”
为了解决当务之急,把T型车的年产量提高上去,福特注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库兹恩斯、威利斯、曾经为福特建立起新车试验室的丹麦人查尔斯·索伦森、福特不惜重金在布法罗的凯恩轧钢厂挖来的丹麦籍工程师威廉·努森。
“我和努森建议安装生产流水线,我们俩商量过了。”潇洒、相貌英俊的索伦森对福特说。
“是的,为此我们已经考虑了好久,就让我们效仿一下几年前泰勒先生的做法吧!”努森接着索伦森的话说。随后便把他们详细的计划向在会的其他人讲解分析,其原理就是按照管理大师弗利德里克·泰勒的理论,也就是著名的“泰勒制”。
泰勒是底特律的一名著名的学者、企业家和管理专家。自从19世纪80年代起,对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就开始了研究,并做了许多实验。根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材料和数据,在《科学管理研究》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流水线的工作原理。
对于泰勒的流水线的说法和泰勒的大名在座的许多人都听说过也随声附和。最后,提议通过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就这样产生了并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
实践证明了流水线的作用,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到这一年夏天,福特汽车公司所有工厂车间都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也重新做了调整,工人之间的分工更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度提高了。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整个工厂联系在一起。一辆车需要22小时18分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93分钟一辆车,生产率提高了数十倍。
T型车的产量直线上升解决了市场需求问题。
1914年,福特公司年产量再次实现了翻番,工人数量由原来的1.43万人减少为1.029万人。
福特成功地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不但解决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还实现了将T型车开进普通百姓家的梦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娱乐方式。将人类引领到了汽车时代。
从而为福特汽车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把企业生产也推上了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