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荣智健: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作者:佚名



父母的家里,自己随身携带着简单行装和“单程探亲”的签证,独闯香江,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
  
  运筹帷幄,决不放过任何机会
  
  真正有学问的人要有一定的胸襟,这种胸襟是包容万物的度量,能容纳别人长处的人,才懂得将别人的优点配合起来,发挥作用。荣智健懂得借助别人的长处,揉合为己用。他善于抓住容易擦肩而过的机会,更能未雨绸缪,预见未来,凭借自己的智慧个性和聪明才干,在香港掘得了第一桶金。
  香港实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活动相对自由,成了一些企业家,资本家投资冒险的理想场所,也是他们的乐园。自由港的特殊地位.吸引了一大批商业才子,荣智健决定来到香港,就是要借助香港的自由贸易、经营方式和经济政策,实现他的从商抱负。
  荣智健刚到香港不久,堂弟荣智谦便建议,“健兄,你在内地耽误了那么多时间,是不是考虑先到国外去深造一下,学成之后再来香港创业?”
  荣智健毫不犹豫地答道:“谦弟,你看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原先学的东西多已荒废,英文又蹩脚,还去读什么书?兴许还能做点生意。”
  荣智谦的建议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有很多人希望进大学镀金,拿张文凭以提高身价。而荣智健认为,文凭与学问高低不能混为一谈。有的人念了很多年的书,挣得一张文凭,却高分低能,虽满腹经纶,却做不出什么事情。相反,有些人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他们却无师自通,勤学苦读,自学成才。在美国和加拿大,八九成的创业人士是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而那些拥有大学以上学位的人,顶多只是打工罢了。
  他的另一个堂弟荣智鑫很赞同荣智健的观点,他说:“既然健兄有意从商,那咱兄弟几个一起干好了。依我看,健弟和四叔一样,有经商的天赋。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一诸葛亮,何况咱们是雄心勃勃的青年,只要我们兄弟几个联手来干,肯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就这样,荣智健加入了堂兄们的行列。
  说做就做,为了筹足办厂的资本,三兄弟商议,大家人股合伙。荣智健启用了父亲1949年前在香港留下的九龙纱厂、南洋纱厂等三十多年没有动用过的股息和分红。
  当时的情况非常好,在1973年至1978年间,香港的电子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年递增率为23%,而整个香港的制造业总值的递增率为16%。根据香港政府1978年对香港工业生产的调查,电子行业占整个工业部门增值的12%,应该说,电子工业在香港是一个颇具发展势头的新兴行业。而荣智健和荣智鑫二人都是学电子专业,荣智鑫还在美国电子厂任过工程师的职位,懂技术,了解市场。因此,他们一致同意开办电子厂。三兄弟各筹集三分之一股份,于1978年正式在新界大埔合伙开办了一家电子厂——爱卡(ELCAP)电子厂。最初产品包括电容器、电子手表和玩具等,后来转向以生产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储器为主。
  当时购买原料的成本很高,为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在荣智健的提议下,厂里再投资兴建了一条生产集成电路的生产线,以减少过于对外国进口电子元件的依赖。
  香港的电子产品主要是出口,根据统计,1980年香港电子产品的出口总额为89亿港元,占香港出口总额的13%。1980年美国购买了香港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42%,达3.7亿港元;其次是西德11%和英国8%。荣智健兄弟开办的爱卡厂的效益在1980年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产品大量远销美国,由于信誉高,产品质量好,1980年在美国拿回的订单比1979年翻了一番,经营前景十分广阔。
  荣智健独具慧眼,他把他所得的利润再一次投入生产,追加资本达爱卡总资本的三分之一。他个人的资本投入占整个爱卡资本的三分之二,换句话说,爱卡电子厂的主要股权集中在荣智健手里。这样,荣智健自然升为爱卡的总经理,真正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荣智健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认为,美国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仍然会是香港所需的计算机元件和数据处理设备的主要供应者,其他电子元件和最终产品则主要从日本进口。而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也会逐渐成为美国的电子产品的供应者。随着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逐渐形成了依赖出口的外向经济。如果香港制造商继续依靠从这些国家进口电子元件,那么香港电子产品的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荣智健预见了这一潜在的竞争威胁,为了战胜这一系列的挑战,荣智健认为,关键还是要从技术上下工夫。
  鉴于将来的挑战,荣智健首先对爱卡生产的产品种类作了重大的结构调整,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缩减了一些无线电收音机和其他一些低技术的不具竞争实力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香港电脑的普及率在逐步上升,尤其是微型电脑。荣智健看到了电脑产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当机立断,对爱卡厂生产的各类电子元器件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提出了以生产电脑配件为主的生产方向,集成电路和电脑随机存取储器被列为厂里的主要生产品种。当时爱卡生产的电脑配件主要还是依赖于美国、日本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从生产集成电路板,拓展到电脑记忆系统,包括磁芯和平面等配件,以供各种大型、小型、微型电脑的生产使用。
  就市场而言,香港电脑用户每年平均约增25%,银行、行政各部门的电脑使用更为普及,纺织业、农业等行业所需电脑也大量增加。与此同时,中国随着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对电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电脑运用日益广泛,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因素都有力地推动了爱卡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利润的迅速增长。荣智健经营的爱卡厂生意蒸蒸日上,荣智健本人也进入了他经营电子生产的黄金季节,他为自己能够选择电子行业而自豪。
  20世纪80年代后,香港电子工业发展更加迅速,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设立了经济特区。荣智健敏锐地意识到,与内地合作是促进爱卡发展的新思路。
  由于荣智健对内地的市场非常了解,他开始把视线转向了与内地经贸往来的巨大市场上。他首先向内地出口一些电子器件和元件,特别是一些电子日用品,如电子钟、电子表、收音机等产品。在内地,这些电子产品成为畅销产品,广大的消费者从前从未见过该类价廉物美的电子日用品。因此,销售十分旺盛。另一方面,我国把电子工业作为了优先发展的一个领域,内地电子厂商积极寻求与香港电子厂商的业务合作。同家也积极倡导两地电子业的交流与发展,希望利用香港现有的技术基础,和它与同际上广泛的技术和贸易联系,引进外贸和先进技术设备,加速我国电子生产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正是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荣智健加强了与内地电子厂家的业务合作。
  荣智健认为,内地在向香港电子工业提供元件、零件和原料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当时,国内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电子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粗具规模。荣智健在投资上、技术上与上海等地的电子厂家建立了业务合作,由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