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8期
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
作者:何木风
适逢阴雨连绵,粮草不继,又有消息来说北方突厥与割据势力刘武周将乘虚袭击太原,所以人心惶惶。李渊依裴寂等人建议,欲退兵、太原,再图后举,但李建成苦谏,李渊只好作罢。
二十八日,太原粮草运到。
八月初一天气转晴,李渊命晾晒铠仗行装。
初三清晨,李渊即率轻骑借浓雾掩护,沿傍山小道直趋霍邑。
为防宋老生闭门固守,李渊采纳李建成用轻骑诱其出战之计,亲率骑兵数百至城东,命李建成、李世民各率数十骑,逼近城下辱骂,以激怒宋老生,并将士卒分十余队由城东南向西南佯动,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亲率三万大军从东门、南门出战。这样正中了李建成之计,经过一番激战,李建成俘获了宋老生。
夺取霍邑后,李建成统领一路军马,屯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御屈突通和李密入关,占据永丰仓粮饷基地。李建成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大败屈突通,保住永丰仓,解除了夺取关中的后顾之忧,为顺利占领长安打下基础,李渊当时大喜道:“屈突通东行不可,西归无路,不可为虞矣。”
成为太子后的李建成的主要活动已经从战场上退下来,进入到了一个更高层次,那就是辅佐李渊处理军国大政,参与决策。李渊外出时,他则要居守监国。
也正是因为此,后来诸多被李世民收买的朝中大臣总以李建成无功于社稷,就会在李渊耳边吹臭气。可这群大臣似乎忘了一件事:李建成已不是帝国未成时的李建成,他已经是准皇帝了,难道让未来的大唐天子还以马上治理天下?当这些大臣们在吹捧李世民东征西讨之功时,显然忘记了一件事:没有太子李建成就不可能有李世民的军事成功。
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几件事情。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建成镇蒲州(今山西蒲县)防御突厥。在保证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同时,他还协助行军总管段德操击败了梁师都与突厥的联合进犯。
武德四年三月,李世民与窦建德交战,稽胡军队数万人骚扰大唐边疆,李建成又奉命率军讨伐。队伍驻扎在赞州,与稽胡军相遇,李建成指挥唐军进击,大破敌军,斩杀几百人,俘虏1000多人。
武德四年八月,李世民征伐刘黑闼,李建成安抚北境。
武德五年、六年、七年,防御突厥。
由此可见,在李建成辅佐高祖治理国家政事的同时,也进行了几次军事行动。只不过李世民是在台前,而李建成却是在幕后。但也正如刘邦所论之“功人”与“功狗”一样,谁是人谁是狗,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
一个真实的李建成太子
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将篡改《旧唐书》的许敬宗凌迟。如果不是他,有关李建成的事情不会只寥寥数笔,李建成也不会变得面目全非。幸运的是,我们从关于李建成的几件事上还是可以看出其真实面目的。历史掩盖不住李世民篡改国史的丑恶,更掩盖不住李建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门兵变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李建成报仇。古来“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这一俗语的最好注解。
第二件事是破刘黑闼之战。作为唐朝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李建成破刘之前,已有李元吉与李世民征讨过,但二人不仅没有对刘黑闼等实行安抚政策,反而还施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再加上这些人对李家的疑惧心理,武德四年七月,刘黑闼再次造反,抵抗大唐。
李建成只好亲自征讨之。他接受了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者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民心、瓦解斗志的作用,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结果刘黑闼部队“众乃散,或缚其渠长降,遂擒黑闼”。这样,李建成没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使唐初社会安定了下来。在这一事件中,虽然采取的宽大安抚政策是出于魏征之谋,但实施者却是李建成。
和李世民一样,李建成也曾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在建唐前后,李建成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的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如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后来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曾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也在后来的贞观年间“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视为心腹;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样一个人被许敬宗描绘成什么样了吧。《旧唐书·隐太子传》记:“(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这段精彩的描述,丝毫不比武侠小说的盘肠大战逊色。在这里,除了把李建成描述成一个阴狠歹毒的人外,还将其描述成了一头猪。
这只是史书中一个小片段,还有一件事是,李建成给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经站不起来的劣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这个打了半辈子仗的人骑上马时却还没有感觉出是一匹劣马,于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做秀。
李建成真的就这样愚蠢和冷血吗?所有的事实已经证实这是胡编出来的。唐朝时小说还不发达,所以许敬宗编的这两个故事在当时可能会蒙住一群人,但现在,恐怕只能蒙住傻子。
史书上有确切记载,在李建成死后,其党徒散亡于民间。李世民费了很大的劲儿也没有捉到这些人,不是因为这些人神通广大,而是因为人们同情李建成,所以想办法将这些人藏到朝廷无法找到的地方。
贞观元年(627年),一直支持李建成的燕郡王李艺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造反。
可见,李建成还是颇得人心的。
假设没有玄武门之变,这些大臣们会继续跟随李建成。李建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轻徭役,这是肯定的,也是由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些大臣们在李建成的领导下未尝不能创造出另一番大唐盛世,而这样的大唐盛世是真实的,因为是真正的准皇帝李建成创造的。
洞烛秦王之奸的李元吉
在李世民开疆扩域过程中,一直跟随他的齐王李元吉可谓洞烛其奸。
李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与李建成走得很近,除了手足之情外,那就是因为李建成毫无心机,仁厚宽简,使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李元吉觉得此人可交。被篡改过的《旧唐书》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