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2期

卢杞:我将颜真卿送上绝路

作者:郭灿金




  郭子仪是正确的,不久之后,卢杞果然做了宰相,凡是过去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一律都被杀掉了。而他对郭子仪却十分尊敬,经常在私下里对人提起他对郭子仪的敬意,认为郭子仪对他有知遇之恩。
  但是,卢杞对于颜真卿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颜真卿是太子太师,又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当然不会把坐直升飞机上来的卢杞放在眼内。卢杞攒了一股劲,悄悄等待时机到来。
  其实,颜真卿和卢家有着很深的交情。
  早年,颜真卿做平原太守的时候,安禄山的部将杀死卢杞的父亲卢弈,并将卢弈的脑袋挑在旗杆上示众,颜真卿因平时仰慕卢弈的为人,就派人将卢弈的脑袋抢回,擦干上面的血迹,专门为卢弈搞了个盛大的安葬仪式。但是,卢杞就是看颜真卿不顺眼,期待着有机会除掉颜真卿。 李希烈就是在这时候反唐的。
  李希烈是辽西人,唐德宗时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后晋升南平郡王。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命李希烈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谁知作为朝廷命官的李希烈反而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人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
  为了借刀杀人,卢杞向皇帝建议,颜真卿德高望重,一人可抵百万兵,若派颜真卿前去劝降李希烈,必定能马到成功。而此时的颜真卿已经年愈古稀,让他去叛军大营招降无疑就是让他送死。如果颜真卿此时向卢杞服个软,也许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但是颜真卿就是不想向那个青面鬼低头,所以他也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颜真卿不在乎这些,带了几个随从就前去招降了。
  结果可想而知。
  李希烈听说颜真卿来了,就想先给他一顿杀威棒。颜真卿刚刚在李希烈的大帐内坐稳,李希烈就指示他的部将和养子闹哄哄地站满了大帐内外,那些人个个手里抄着家伙,一副随时准备冲上来杀掉颜真卿的样子。颜真卿毫不畏惧,依然谈笑自若,并不失时机地宣讲朝廷政策。
  朝廷的政策当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李希烈却把颜真卿给扣在了那里,最后将他缢杀。
  借助叛军李希烈,卢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就这样,青面兽卢杞把持朝政达四年之久。在这四年中,他将自己所看不惯的人一一打入地狱,也算得上费尽心机。但是卢杞并非只有害人的本事。
  卢杞最大的本事就是“理财”。唐德宗即位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藩镇割据,河北、河南兵火不息,再加上回鹘、吐蕃多次入侵,这使得大唐国库空虚,连半年的军费500万贯都筹集不够。这时,卢杞上场了。他提出,天下钱货聚在富商,让富商来个大出血,一定可以缓解朝廷眼下的危机。于是,他规定,凡家产超出一万贯钱的,自留一万贯,多余的由官方借作军费。这还不算,卢杞后来还突发奇想,提出了更为高明的“税间架”。所谓“税间架”,就是每栋房屋,以两根横梁的宽度为准,称为一间,分上、中、下三等,每间房屋每年征收2000文、1000文、500文(这也许算得上是比较早的房产税了)。唐德宗听完卢杞的汇报,连声赞扬,马上颁布圣旨。圣旨一下,长安大乱,虽然京城怨声载道,但最后总算为朝廷筹措了一笔经费。
  只是,事情总有个分寸,卢杞的肆意搜刮,最终使他成为众矢之的。唐建中四年,泾原兵因不满朝廷而在长安发动兵变,大臣议论此事,一致将罪责推在了卢杞一人身上。卢杞因此被贬为新州司马,后再被贬为澧州别驾。
  在赴澧州途中,这个内心比长相更丑恶的人病死于船中。
  
  点评
  周星驰曾对丑男丑女说过这么一句深刻的话:“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长得丑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卢杞对这句话一定恨之入骨。周星驰如果生活在唐朝,不知卢杞会怎么收拾他。
  我要说,长相丑陋真的不是卢杞的错误,但是,内心如此歹毒就是他的不对了。然而,很多人似乎都看到了卢杞的其貌不扬,忘记了其貌不扬的卢杞为什么会得到皇帝的恩宠。在朝野纷纷痛骂卢杞的时候,唐德宗还说过这样的话:“人言其奸,朕殊不觉!”难道皇帝对于相貌丑陋盼人有特殊的爱好?答案显然不是这样。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皇帝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卢杞被倚重,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为大唐国库所作出的贡献。尽管卢杞的“税间架”一类的搜刮政策长期为后人所诟病,尽管卢杞的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但在当时,这一政策至少为皇帝提供了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黄金白银!也是因为如此,面貌丑陋的卢杞才能够在唐德宗的朝廷上如沐春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灭谁就灭谁。
  卢杞给了我们以无限的启发,那就是一个人面目丑陋不要紧,心灵肮脏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要有一技之长,这一技之长至少要能够为主子谋取利益。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丑类能够飞黄腾达,那么多的丑类能够平步青云。
  编辑/汪微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