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张三丰的生命观浅论

作者:王道国




  同时,张三丰指出,“修性”与“炼命”不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性不修而命不安,命不炼而性不存,是故性命双修才是长生之道,不能隔开而行。性命双修是“自无为而有为。有为之后而复返于无为”的过程。张三丰的性命双修之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延年长生之法,也为人们提供了辩证认识生命的方式,这是其生命修持论的创新和精华之所在。
  
  四、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张三丰一方面把修道成仙作为其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面对儒学的深入民心和儒道相融合发展,他又极力主张出世,并将维系世俗社会秩序的伦理规范纳入其内丹修炼的范围,从而把入世与出世、仙道与人道统一起来,视“人道”为“仙道”之阶。
  他说:“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身,乌足道!”(《道言浅近说》,《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三)主张修身以立基为首,“立基”须先正其心诚其意,实现社会伦常。《大道论》下篇云:“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三)他要求信徒们做到,聪明正直,廉洁公平,六亲欢喜,乡党和平,孝父母,敬神明,礼天地,重君王,尊师长,爱友朋,淑身化俗,临财不敬,见色不贪,五伦不乱,百事端详;并斥责那些不敬天地,不怕王法,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三纲不正,五伦败坏,诽谤圣贤,杀盗淫邪,奸诈凶狠,妄为妄作的人。
  不仅如此,张三丰还以“理”来为修炼社会伦常作论证,认为仙道所修之“性”即是“理”,理即人性中天赋的、合乎天理的东西;外而儒家所倡伦常,内而仙家所炼内丹,皆由理而致,正所谓:“欲由其理,则外尽伦常者其理,内尽慎独者其理。忠孝友恭衷乎内也,然著其光辉则在外也。喜怒哀乐见于外也,然守其未发则在内也。明朗朗天,活泼泼地,尽其性而内丹成也。”(《大道论》下篇,《张三丰先生全集》卷三)进而,他又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常来喻修炼仁义礼智信合理性。(见《大道论》上篇,《张三丰先生全集》)这样,就用“性”与“理”一体说、五行与五常统一论不仅调和了仙家出世的内丹之道与儒家入世的伦理之道,而且也使道教日益适应了社会之需要。
  总之,张三丰的生命观内涵深刻,概而言之为:道化性命的生命生成论,修道成仙的生命价值观,性命双修的生命修持说,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些思想对后人影响甚大,自他以后道教思想家的思想多是沿着他思想轨迹加以发挥的。他的生命观对我们今天修身安命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