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在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作者:刘延东
宗教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宗教界的努力。我国各宗教的教义中都包含着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资源,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中的这些有益内容,使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以鲜明的民族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对我国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科学、伦理道德、文化艺术、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道教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特别强调自然之间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感,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天人和谐的生态智慧等。希望道教界充分发挥优势,大力挖掘、弘扬教理教义中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内容,积极兴办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社会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好宗教工作,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对于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宗教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道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依法维护道教界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和消极因素,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三、道教界要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中国道教的良好形象
新世纪新阶段,对道教界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摆在面前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对道教界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道教界的自身建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中国道教协会和地方各级道教协会的建设,二是加强人才的培养。
中国道教协会和地方各级道教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加强各级道教协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势在必行。在思想建设方面,要着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教育。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健全各级组织,形成工作网络,改善结构,优化人员,充实班子,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制度建设方面,要结合道教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民主管理体制。在作风建设方面,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密切联系信教群众,增强各级道教协会对信教群众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真正发挥团结、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人才培养是当前加强宗教界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关系到我国宗教界的未来。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但客观地说,相比其它几个宗教,在道教经典研究和道教文化建设上比较薄弱,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有关部门和中国道教协会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年富力强的道教界人士正在成长起来,逐步担负起各级道教协会和重要宫观的领导责任。但总体上看,目前道教界新一代代表人士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素质方面仍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政治上成熟、宗教学识高、道风好,在信教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代表性人士还较缺乏,有的地区道教界后继乏人的问题还很突出。希望中国道教协会继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宗教素质、为广大信教群众所拥护、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特别是中青年教职人员队伍。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将继续给道教界以支持。
最后,衷心地希望道教界继续弘扬优良传统,为人民安乐、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预祝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圆满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