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依法管理 按规办教
作者:胡诚林
人既是实现管理的关键,也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我们在人事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抓思想素质建设。意识决定行为,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断强化青年道教徒的思想素质教育,使他们心系道教,胸怀天下,争取人人有所作为,个个有所建树,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道教事业发展所需。在思想素质建设上,我们对青年道教提出了“修行三五六”。“三”指的是“三种意识”:1、大局意识,即爱国爱教意识;2、忧患意识,树立时代发展宗教也要发展的意识;3、服务意识,即全心全意服务众生、济世度世的意识。“五”指的是:“五种精神”,即:团结精神、奉献精神(回报社会)、开拓精神、宽容精神和持久精神。“六”指的是“六个坚持”,即:坚持信仰不动摇、坚持学习不放松、坚持爱国与爱教相统一、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坚持道教事业与个人修为共同发展。
第二、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多年来八仙宫一直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方面是让大家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另一方面对有志于道教事业,有培养前途的道友,派送中国道教学院深造。目前八仙宫经中国道教学院学习毕业者就十多位,而且绝大部分都委以重任。在使用人才方面,我们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传统思想,积极推行有德有才者上,无德无才者下的竞争机制,不断营造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良好用人氛围。人尽其才,拳拳之心终有所托。
第三、感情与原则相结合。在宫观人事管理中,强调制度与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感情相结合,提倡人性化管理,这样可有效地避免管理僵化、机械化。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方面我们一是通过关心大家的生活,为大家购买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形式,解决道众的后顾之忧;二是制订制度时充分考虑到道众的实际情况与利益,如:多奖少罚,多鼓励少批评,一年有一定的假期让大家可以探亲、处出参访等,尽可能的留住人,保持常住人员的稳定性。
第四、尊重、激励个人的劳动创造。每个人都有长处,善于发现并发挥其个人的强项能力,做到扬长避短、因才司职、各尽其用,这既是人事管理工作特性的要求,也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团队合力的有力措施。我们在做法上,一方面积极发挥每个人的强项,鼓励个人的创造力,保护个人劳动成果;另一方面把对个人的福利待遇和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岗位职别、贡献大小、考勤考评等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待遇分配制,打破以往吃大锅饭的格局。
(六)重本思源,勤俭修持,规范财、物管理,创建节约型宫观。
“大道至简”,这是道教关于宇宙万物演化发展过程的精辟哲理。大道之所以能生天地、育万物,不生不灭,其中最根本的元素就是从简、朴素、纯粹和自然。对人类而言,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是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如果我们不秉持节俭理念,遏止浪费习惯,人类将要面临的是资源贫乏、生存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道祖老子才向世人道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告诫;道教全真教派邱处机祖师更是垂训教门弟子说:“粒米文钱,乃农夫之血汗”。也正是这样,我们国家才积极倡导“节约型社会”,和“节约中国”的口号。勤俭节约,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在开展“节约型宫观”的活动中,首先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从道教的教义内涵入手,倡论道教节约思想,强化大家的节约意识,将节约视为每个出家人修持功德的一部分,促使全宫人员从信仰感情的角度、从道德修持的深度,自觉地去理解、实践节约理念下的各种要求。其次,通过组织、制度等行为措施,开展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加强宫观所有可生和不可生资源的管理,倡导节约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节约自觉、习惯节约的良好风气。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配备专职的会计、出纳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开源节流,多层把关,相互制约,接受监督。在物资管理方面,坚持专门采购,入库登记,出库审批,对一些重要和大型的物件进行造册登记,定期保养,节约使用,避免浪费。
(七)整合宫观资源,增强文化内涵,彰显教化作用。
文以载道,为了弘扬道教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发挥宫观特有的教化功能,我宫近年来先后编辑与录制出版了《西安八仙宫》、《八仙宫画册》等书籍和《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光碟,举办了首届国际道教文化研讨会,建立了“道教文化名家书廊”,组建起“道教八仙经乐团”。“道文化研究中心”、“道教文化展览室”、“道家图书资料室”等文化项目正在紧张的筹备。此外,推动八仙宫全面发展的规划建设项目,也在积极地申请立项当中。
(八)淡化自我,优化服务,塑造谦卑诚信宫观新风尚。
“慈心下气,恭敬一切”,“言无狂妄,行贵真诚”。此乃玄门功课经中对道门弟子所倡导的最高服务标准。宫观是信众结种善缘、实现信仰、精神向化的重要场所。宫观常住道友更是广大信众思想交流、道德垂范、现身说法,最直接、最感性的对象与鲜活教材。因此,教职人员的态度、服务,是否言谈有道、举止威仪,不仅关系到整个宫观的形象,也会对信众心理造成影响。如何深化服务意识,凸显个人在服务过程中特有的潜移默化作用?祖师爷教我们要“慈悲”、要“处下”、要“恭敬”,“戒狂妄”、“贵真诚”。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放下架子,尊重他人,从思想底层淡化自己的优越性、特殊性,增强为他人着想和服务的主动性、习惯性。只有意识到、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在平时的言行中自觉地体现真诚,显示谦悲,传递和谐。近年来,八仙宫在服务上狠下功夫。一方面从个人的意识层面抓,教化引导大家服务他人也是德性,也是自我修行的重要内容,促使大家认识到位,行为自觉;另一方面从管理上抓,倡导人性化服务,积极推行文明规范用语,对所有执勤人员要求统一着装,持证上岗,挂牌服务,做到工作耐心、待人热心、办事放心。严格上、下班考勤制度,率先在道观实行“服务承诺公示”和投诉制度,接受信众的监督。
(九)美化环境,注重卫生,增强宫观服务功能。
不断优化宫观整体环境,是塑造良好宫观外在形象的重要方面。我们在完成各殿堂古建筑重新油漆彩绘、更新殿堂陈设、浓化宗教氛围的基础上,继续实行道观内不燃蜡烛,不鸣鞭炮、不烧裱纸的文明进香活动,积极推广“环保专用香”,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将西安市委、市政府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有机地与创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增强全体道、职人员的健康卫生观念,提高创卫工作责任意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成立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创建文明宗教场所活动与创卫工作统筹兼顾,同步开展。此外,我宫今年还开设了小型道家茶座,修建了大型露天停车场,装修了多功能接待会议室,逐步完善宫观的服务功能,塑造自然、和谐与庄严的宫观环境,不断提升宫观的吸引力、外向力。
(十)关心社会人生,支持希望工程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依附社会而生存。同时宗教又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一定责任。道祖老子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倡导的济世度世之根本理论。将这一理论具体化说来,即“道法不离世间法”。故道教历来要求道门中人要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体悟道性,积累功德,做到出世不忘世间疾苦,入世不计个人得失,使之于无为有为中实现自我超越。秉承道教这一济世度世之根本思想传统。近年来,我宫积极关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先后向各种自然灾害、扶贫救难、希望工程等捐款56万元。真诚地表达了道教界的一片爱心,以实际行动体现宗教存在的社会意义,丰富了道教济世度世之义理内涵。